北京在历史上所有的名称: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8、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扩展资料:
“北京”这个名词,起初并不是一个与北京市所在地区紧密相关的“专用地名”,而是一个根据历代王朝需要而设置到不同地区的“流动地名”,并且往往与“北都”同义,成为我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实行“多都制”的表征之一。今天的北京市,之所以被叫做“北京”,便是这一历史现象,最终影响到北京命名的表现。
曹魏时期的邺城是第一座冠名“北京”的城池
在魏晋以前的历史时期,“北京”与“北都”的明确称号并没有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虽然新莽与东汉分别设置了东西都、东西京,甚至东汉还以南阳为南都,但并没有设置一个与南都南阳对应的北都或北京。这是因为当时的天下还不需要一个坐镇北方的陪都,来控制北方局面,一个洛阳便足以坐镇中原与河北了。
曹魏建国以后,实行五都制,以帝都洛阳为中都,以邺、谯、许、长安为陪都,并分别配上方位,确定所谓“京号、都号”,邺城(河北临漳)便是第一座被冠名“北京”或“北都”的城池。
邺城之所以能成为曹魏北京,原因在于曹操称魏公以后便以邺城为国都建立了魏公国(魏王国),邺城在建安后期一直是曹操的统治中心,这里拥有曹魏版图内仅次于洛阳的宫城建筑,而且这里可以为曹魏防御并州、冀州、幽州北部的游牧族群提供一个强大的前进基地与指挥中枢,因此,邺城也便成为了曹魏的北京,长达46年(220年-266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
历史对于我们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之所以杀死官吏、挖坟偷盗的人也能做官,是因为两汉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两汉的统治者,需要这么一班酷吏去打压豪族和权贵,还有坏人。因为有统治者的明示或者暗许,这些酷吏做起事情来,非常的严酷,什么手段都敢使用。因此坏人怕他们,豪族和权贵也怕他们。
两汉的酷吏,其起源于西汉初年。当时天下刚刚统一,社会非常的不稳定,时又作奸犯科之事出现,更有豪猾大族欺凌百姓,祸乱地方。为了打击这些人,稳定自己的统治,刘邦起用了相当多,有手段不怕事的酷吏,尽管他们的背景不干净。这些人忠诚于君王,执法非常严厉,取得相当好的效果。
因为酷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后面的皇帝纷纷效仿。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人,都提拔了大量的酷吏,例如汉景帝提拔了挖坟偷盗郅都。这些人,对稳定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有部分人,滥用职权,伤及无辜,很多平民百姓因此受到伤害。更过分的是,有部分人利用职权满足自己的私利。
在东汉时期,酷吏虽然有,但人数和他们的严酷程度,没有西汉那么严重。不过,历史上的酷吏,最终的下场都不好。因为他们在执法的过程中,得罪了大量的权贵和豪族。所有的豪族和权贵都不是省油的灯,希望置他们于死地。因此在权力的斗争中,舍弃的往往就是这些酷吏。
- 上一篇:东西成语有哪些
- 下一篇:东床快婿为什么选择王羲之作为他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