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的问题回答起来需要较长的时间,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百度上不可能有人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回答的。付费达到较高价值才有可能。
在下是专门研究《世说新语》的,可以参考在下的博客或者百度知道里在下回答过的问题。
如果能将问题更具体些,可以通过追问让在下追答。
此处仅提供前二十篇的内容。
德行第一之一、仲举礼贤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陈蕃(字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字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德行第一之二、鄙吝复生
(原文)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译)周乘(字子居)经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宪(字叔度),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德行第一之三、万顷之陂
(原文)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译)郭泰(字林宗)到了汝南,拜访袁阆(字奉高),车子没有停止行驶,马没有解下轭头就告辞了;到黄宪(字叔度)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因,郭泰说:“黄宪先生犹如一万顷广阔的湖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德行第一之四、身登龙门
(原文)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译)李膺(字元礼)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想要把弘扬儒教,确定天下是非当做自己的重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膺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德行第一之五、李膺赞贤
(原文)李膺尝叹荀淑、钟浩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译)李膺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德行第一之六、真人东行
(原文)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陈纪赶着车,二儿子陈谌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陈群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荀靖到门口迎接,六儿子荀爽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荀彧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德行第一之七、泰山桂树
(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译)有客人问陈谌:“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陈谌回答说:“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德行第一之八、难兄难弟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陈纪的儿子陈群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寔那里问讯,请求公断。陈寔说:“陈纪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陈谌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德行第一之九、舍生取义
(原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荀巨伯答道:“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胡人听罢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德行第一之十、不失雍熙
(原文)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译)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纪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德行第一之十一、割席分座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又才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德行第一之十二、形骸之外
(原文)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译)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德行第一之十三、急不相弃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德行第一之十四、王祥事母
(原文)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译)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经常让王祥看守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别的床上睡觉,后妈亲自去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上厕所,后母只是空砍到被子上。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这事很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杀了自己。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德行第一之十五、阮籍至慎
(原文)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译)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
德行第一之十六、未见喜愠
(原文)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也没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德行第一之十七、王戎死孝
(原文)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毅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伤生命,王戎却是用毁伤生命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德行第一之十八、裴楷施惠
(原文)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译)梁王、赵王都是皇帝的近亲,煊赫一时。裴楷每年都向这二位王爷请求他们拿出封国的租钱几百万,来救济自己家中的穷亲戚。有人嘲笑他:“怎么能靠乞讨来施恩惠呢?”裴令公说:“消损富足的,补充不足的,这正是天道啊。”
德行第一之十九、德掩其言
(原文)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译)王戎说:“太保王祥生活在正始年间,没被纳入清谈之列。等到和他交谈,才知道他言谈合理,清雅玄远。大概是德行掩盖了他的口才。”
德行第一之二十、灭性之讥
(原文)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之讥。”
(译)王戎丧母后,他的尽孝之情超过了平常人。裴楷去他那里吊唁后回来说:“如果悲痛真的可以伤及人的生命,那么王戎不免遭到以孝伤生的指责。”
德行第一之一、仲举礼贤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陈蕃(字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字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德行第一之二、鄙吝复生
(原文)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译)周乘(字子居)经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宪(字叔度),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德行第一之三、万顷之陂
(原文)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译)郭泰(字林宗)到了汝南,拜访袁阆(字奉高),车子没有停止行驶,马没有解下轭头就告辞了;到黄宪(字叔度)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因,郭泰说:“黄宪先生犹如一万顷广阔的湖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德行第一之四、身登龙门
(原文)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译)李膺(字元礼)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想要把弘扬儒教,确定天下是非当做自己的重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膺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德行第一之五、李膺赞贤
(原文)李膺尝叹荀淑、钟浩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译)李膺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德行第一之六、真人东行
(原文)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陈纪赶着车,二儿子陈谌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陈群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荀靖到门口迎接,六儿子荀爽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荀彧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德行第一之七、泰山桂树
(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译)有客人问陈谌:“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陈谌回答说:“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德行第一之八、难兄难弟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陈纪的儿子陈群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寔那里问讯,请求公断。陈寔说:“陈纪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陈谌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德行第一之九、舍生取义
(原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荀巨伯答道:“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胡人听罢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德行第一之十、不失雍熙
(原文)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译)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纪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感悟:篇中,主人公陈仲举新官上任到郡里没有直接就前往当地府邸,而是先去拜访当地有名的士儒徐孺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贤人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即使身处高位,在贤人面前也能放低自己的身位,向优秀的人看齐和学习。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第一篇: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文中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庄子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
简欲令朝臣各举所知,以广得才之路。上疏曰:“臣以为自古兴替,实在官人;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书》言:‘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唐、虞之盛,元恺登庸;周室之隆,济济多士。秦、汉已来,风雅渐丧。至于后汉,女君临朝,尊官大位,出于阿保,斯乱之始也。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然后君臣名节,古今遗典,可得而言。自初平之元,讫于建安之末,三十年中,万姓流散,死亡略尽,斯乱之极也。世祖武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魏,泰始之初,躬亲万机,佐命之臣,咸皆率职。时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始于太极东堂听政,评尚书奏事,多论刑狱,不论选举。臣以为不先所难,而辨其所易。陛下初临万国,人思尽诚,每于听政之日,命公卿大臣先议选举,各言所见后进俊才、乡邑尤异、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随缺先叙。是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义也。”朝廷从之。
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篱。举鞭问葛彊:何如并州儿?”彊家在并州,简爱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