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分给我一杯肉羹。引申为分享利益。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之争时,项羽本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想法设下鸿门宴,地点在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但未能如愿。过了一段时间,项羽占据了秦都咸阳杀掉了秦降王子婴。自称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汉二年春,刘邦在平定了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之后,率大军讨伐项羽,被项羽打败,父亲和妻子吕后也被楚军活捉。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城中,危急万分,不得不率一小队人马逃逸。此后,刘邦率领从韩信手中接过的军队,继续同项羽对峙。项羽因后方被彭越的军队干扰,绝了军粮,无法迅速击溃刘邦,心里很急。他就在军中放置了一个高高的切菜板,将刘邦的父亲按在上面,对刘邦说:“你今日要是再不退兵的话,我就把你的父亲煮着吃了!”
刘邦却回答说:“我与你项羽曾经一起拥戴过楚怀王,并且相约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也等于是你的父亲。你如今果真要煮着吃了我父亲的话,那你就分我一杯羹吧!”
项羽听了刘邦的话,恼火极了,真的想立刻把刘邦的父亲杀掉。但他的叔父项伯劝他说:“争天下的人着眼于大事,是决不会顾个人小家的。你现在把刘邦的父亲杀掉了,不会有什么好处,只能增加他的仇恨。”
项羽思忖:如果我真的杀掉了刘邦的父亲,一方面,对汉军来说,刘邦是大义灭亲,为大业而不顾亲情,因而会更加效忠,另一方面,显得我不够光明正大,严重的可动摇军心,万万不可。最后,项羽终于没有杀掉刘邦的父亲。
“屐齿之折”形容沉着镇定,有大将风度;也可用以形容高兴到情不自禁的程度。
此典出自《晋书·谢安传》:“即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谢安自幼就聪敏过人,文才秀逸,青年时代就名扬天下。官府屡次征召谢安做官,谢安都拒绝了,意在山水之间,吟咏游历,他不想做官。四十多岁时,才答应征西大将军桓温的请求,出任司马。不久被拜为侍中,任吏部尚书、中护军。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简文帝病死,桓温阴谋篡夺东晋政权,打算除掉谢安和另一个大臣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就向谢安请教脱险的计策?谢安神色不变,镇定地说:“晋朝的存亡,在此一举。”他连忙和王坦之一起去见桓温,王坦之被吓得汗流浃背,笏板都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就座,质问桓温说:“您为什么在壁后埋伏刀斧手,是想杀害我们吧?”桓温笑了,说:“我必须要这样做啊。”谈笑了一会儿,桓温没有杀害他们,篡权的阴谋未能得逞。孝武帝即位后,谢安和王坦之尽心尽力地辅佐,朝廷转危为安。
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西晋十六国之一)皇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氐族)下令出兵攻打东晋。平民每十丁出一兵,富家二十岁以下的从军子弟,都给羽林郎官号,富家子弟来从军的有三万余骑。苻坚命令苻融率慕容垂等带领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令姚苌率蜀兵顺流而下。谢安派弟弟谢石(公元327~388年,字石奴)和侄子谢玄(公元343~388年,字幼度)率兵抵抗。
后来,苻坚自己带领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军队首尾长一千里,号称百万大军,驻扎在淮河、淝水一带,东晋京都上下全都震动恐慌。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进见谢安,询问退敌的方法,谢安神色自若,毫无惧意,回答说:“已经另有旨意。”然后就一言不发了。谢玄不敢再问,就叫张玄再去请示。谢安却叫仆人驾车去山间别墅,让亲戚朋友都到此集会。谢安要和谢玄下围棋,以别墅为赌注,比赛输赢。其实,谢安平时下棋不如谢玄,这一天谢玄心里恐慌不安,棋下得不妙,与谢安势均力敌,不能取胜。谢安回头对他的外甥羊昙说:“把别墅给你吧。”于是,谢安去登山游玩,直到深夜才回来。对将帅发号施令,面授机密,给他们都分派了职务和责任。谢玄等人击败苻坚之后,驿站飞马送来了文书。当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看完文书后,就顺手放到床上,脸上没有流露出一点儿喜悦的表情,还和原来一样下棋。客人问他前方战况如何,谢安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下完棋,谢安走回内室,跨越门槛时,因为心里异常高兴,连木屐齿折断了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善于掩饰自己的感情,以安定众人的人。
- 上一篇:三星大器3怎么查真假
- 下一篇:三星手机如何裁剪视频中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