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多疑、狡诈
雄才大略——击败袁绍,统一北方;
用兵如神——火烧乌巢,以少胜多;
爱才如命——收留关羽,放走赵云;
狡诈多疑——梦中杀人,冤杀华佗;
自大轻敌——赤壁遭火,汉中折兵;
一代文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心狠手辣——董承抄斩,马腾灭门;
丑的可爱——踏麦田以发代首,避马超割弃须袍;
美酒佳人——对酒当歌表雄心,只因好色祭典韦;
乱世奸雄——先借宝刀刺董卓,后挟天子令诸侯;
经典评语: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孙权: 大度、爱才、有权谋、胆略超群
胆识过人——孙刘联合,共拒曹操;
识人善任——栽培吕蒙,提拔陆逊;
临危受命——“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少年大志,十五而立——接替父兄之基业
龙图霸业,纵横捭阖——巩固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草船借箭——并非诸葛,实乃孙权。
沙场历险——合肥大战,张辽奋威。
智胜关羽,谋夺荆州——吕子明白衣渡江
彝陵之战,力挽狂澜——火烧连营七百里
晚年昏庸——上了年纪,头脑不行了。
经典评语: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 仁义、爱民
义薄云天——桃园结义,誓同生死;
尽忠汉室——韬光养晦,誓灭曹贼;
忍辱负重——忍辱吕布,深藏不露;
末路英雄——徐州失散,寄身袁绍;
刁买人心——刘备摔子,刁买人心;
求贤若渴——马跃澶溪,三顾茅庐;
问鼎三足——坐拥荆襄,称王汉中;
娶亲东吴——多亏孔明锦囊策,巧破周郎美人计;
血债血还——借得荆州永不还,折羽折飞自灭亡;
表里不一——虚言出兵助刘璋,真心谋取益州地;
经典评语:仁义其表,峥嵘其心。
诸葛亮: 足智多谋、鞠躬尽瘁
三顾之恩——三顾茅庐,《隆中对》;
初现锋芒——火烧博望,火烧新野;
大显才华——出使东吴,舌战群儒;
神机妙算——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神人孔明——星坛借风,木牛流马;
逆天而行——明知不可,六出祁山;
辅助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非圣贤——错用马谡,空城退敌;
人难胜天——对阵司马懿,火熄上方谷;
为国而战——七番擒孟获,前后出师表;
最后一计——七星灯借寿,马岱斩魏延;
经点评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瑜: 心高气傲、不能容人(小说)
少年英雄——赤壁大火,扬名华夏;
心高气傲——不服孔明,百般刁难;
计谋失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终生遗恨——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 为人大度,气量恢宏(历史)
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爱好音律——曲有误,周郎顾;
经典评语:曲有误,周郎顾。
司马懿: 阴险狡诈、深藏不漏。
足智多谋——献五路伐蜀计
阴险狡诈——孔明赠女子衣服,司马穿戴在身。
深藏不漏——诈病赚曹爽。
知己知彼——深知孔明,拒不出战。
经典评语:鹰视狼顾
关羽: 骄傲 忠义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土山约三事
斩颜良、诛文丑
五关斩六将
古城兄弟会
华容道
关黄斗刀
坐镇荆州
单刀赴会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
失荆州
败走麦城
经典评语: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张飞: 勇猛、鲁莽、粗中有细、嫉恶如仇
勇猛——三英战吕布
——夜战马超
——偷袭许褚
鲁莽——醉酒失徐州
——鞭打士卒
粗中有细——当阳疑兵
——义释严颜
——智胜张郃
嫉恶如仇——怒鞭督邮
经典评语: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赵云: 沉着、稳重、勇猛善战
血战长板坡
取贵阳
截江夺斗
阳平关
凤鸣关
诗曰:
奇哉赵子龙,凛凛一心忠;
先主败荆州,家族又不从。
一生不顾死,再入虎狼丛;
忠孝保弱子,敢当百万雄。
春秋有伍相,汉世有子龙;
到今千载后,谁不仰高风?
经典评语:一身都是胆 。
昨天刚刚回答了一个相似问题,今天就直接粘过来。
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关羽:重情重义,就是不懂外交。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诸葛亮:事必躬亲,谋略过人,为人正直,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小心谨慎 知己知彼。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曹操:乱世枭雄,他身上有一个优秀领导者应有的有点,但也有一个优秀领导者不可避免的缺点。重情重义,有勇有谋,但多疑。当然只是在小说中人物的体现。其实。《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而且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罗氏《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http://baike。baidu。com/view/2275。htm
关羽的资料这个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