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6年(天玺元年)晋灭吴的战前准备基本完成。但由于后方鲜卑作乱,贾充等反对立即伐吴,使伐吴战争拖延了下来。[64]
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晋武帝下令,以贾充都督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举伐吴。司马伷等六将分别进攻建业的外围六合、当涂,以及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则率领灭蜀后所得的水军,由蜀地顺流东下。[65] 孙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66] 晋军势如破竹,孙吴防线快速崩溃。
公元280年(天纪四年)三月,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65] 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67] 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孙吴灭亡后多年,在局部地区尚有两次复国运动。公元310年(晋永嘉四年)吴兴豪族钱璯趁西晋即将灭亡的机会,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持孙皓之子孙充并拥立其为吴王,而后又将其杀害。这一动乱后被周玘所平定。[68] 公元318年(晋太兴元年)十一月,孙皓的另一个儿子孙璠起兵反对东晋,被杀。
东吴方面,吴末代孙皓皇帝,暴虐治国,又好酒色,大兴土木,从而民心丧尽,大臣人人自危,东吴名将陆逊去世后,国内没有统兵大将,军队训练荒废,士兵士气低落。
西晋方面,西晋本就是继承曹魏比较好的基础,从晋朝泰始五年(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国,于是一面改善内政,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见时机成熟,派兵20万,分三路进军,一路为镇南将军杜预,一路为安东将军王浑,水路则是益州刺史王濬。
杜预一路沿长江西上,奇袭乐乡城,放火把山,进军江陵,平定长江上游。杜预共斩杀和活捉吴国都督、监军14人,牙门和郡守120多人,并把东吴将士家属迁到长江以北,吴国人纷纷前来投降。
王濬水军一路势如破竹,战秭归,平建业,声势浩荡,吴国水军大都投降。就这样,并未费多大气力,便攻进建业城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脱掉衣服,命人将自己反绑起来,出城投降。
扩展资料:
自建衡元年(晋泰始五年)左丞相陆凯病逝后,左大司马施绩、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右丞相万彧、左将军留平、太尉范慎、司徒丁固、大司马陆抗等重臣在六年时间里先后逝世,吴国有名望的旧臣死亡殆尽。
东吴君主孙皓却更加暴虐,逼杀朱太后,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到达后,不久又追杀其中较年长的两个。
对大臣,他也常常施以重刑,仅丞相一级的官员为例:除张悌在亡国之际战死外,濮阳兴被流放处死,夷三族,万彧被谴自杀,全家遭流放;陆凯死后数年,全家被处以流放。
孙皓还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宝鼎二年(267年)六月,大兴土木建昭明宫。孙皓要建立新宫,他让侍奉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到山林里监督伐木,穷极伎巧,费用以亿万计算,造成民怨沸腾,东吴被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皓
东吴在三国中在刘备与诸葛亮在世时是三国中最弱的,但是有长江的天然屏障东吴一直偏安一隅,曹操赤壁大战失败以后实力受到很大的打击,再也不敢轻易的攻打东吴,当然那时候东吴有周瑜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来周瑜早死又有鲁肃,鲁肃也是人中的豪杰,可惜鲁肃也不幸早死,后又有吕蒙,吕蒙收复了荆州杀死了关羽,后又是不明不白的死去,东吴一时间没有了领兵打仗的人才。在刘备帅七十万大军攻打东吴东吴上上下下一片恐慌,当时孙权想到了投降可是刘备根本不听决意要为两个爱将报仇,三国上写是为了兄弟报仇那只是一个幌子,刘备在登上地位后就雄心勃勃想要一统天下,就借这样一个借口来向东吴以致命一击,当是诸葛亮是不赞成攻打东吴的,诸葛亮一直主张与东吴修好来抗击北方的曹操,实际上即使在赤壁之战以后曹操的实力还是三国之中依旧是最为强大的,可是当时的刘备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建议一意孤行,刘备亲率大军到东吴,一路上势如破竹,直逼首都建康,孙权每日如坐针毡,此时的孙权想起来吕蒙,吕蒙很有可能是孙权害死的,因为孙权没下令杀死关羽而吕蒙却擅自主张割下来关羽的人头,这使孙权一直耿耿于怀,就设计杀死了吕蒙,此时东吴一片不和谐之声老将们一个个的都已经作古,没有一个可以统帅全军的将领,搞得人心惶惶,就在刘备势在必得之时,陆逊登上了东吴的政治舞台,陆逊当时是一位年仅22岁的军事天才,当然孙权也有识人只能在最危险的时候敢于作出判断决意将陆逊统领三军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陆逊果不负孙权所望在夷陵大战中击败了刘备,至此蜀国转向衰弱,东吴至此以后有陆逊做都督,一直很安全,后来陆逊在太子事件上遭到了孙权的不满,一度被雪藏直至去世,后来孙权死后其儿子远不如其父被司马氏所灭,蜀国在诸葛亮等老一辈将领去世以后虽说长时间偏安一隅却最终被司马氏所灭,最终三国归于晋朝。
公元252年四月,孙权驾崩,享年七十一岁。孙亮即位,改元建兴。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253年春,诸葛恪征淮南,惨败。诸葛恪被孙峻所杀,大权落入孙峻之手。256年孙峻病死后,事付从第偏将军孙綝。后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改立孙休为帝。不久孙綝又为孙休所杀。元兴元年(264年),孙休病死。这时蜀汉刚亡,交趾又叛吴降魏,东吴国内形势不稳,欲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长子孙皓即位。孙皓即位之初曾一度施行仁政,但不久其残暴一面就开始显露。民怨不绝。幸陆抗、陆凯等人的全力支撑才让吴国茍延残喘。274年,陆抗死。咸宁五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局伐吴。晋军势如破竹,吴国防线快速崩溃,孙皓投降,吴亡。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