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
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
扩展资料
从《营造法式》一书的主要内容,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模数思想的制定和运用。大木作制度规定“材”的高度分为十五“分”,而以十“分”为其厚。斗栱的两层之间的高度定为6“分”称为“栔”。
大木作的一切构件几乎全部用“材”、“栔”、“分”来确定的。这是模数制在我国建筑业最早的运用,并且作为一种法规被确定在《营造法式》这部巨著中。
2、设计的灵活性。《营造法式》第3卷~第15卷中的“各作制度”,即各工种的操作规程虽然都有相应的做法规定,但并未对群体建筑的布局和单体建筑的平面尺寸等有所限制。
恰恰相反,《营造法式》内“各作制度”的条文后面都附有“随宜加减”的小注,以此告诉设计人员可根据每个个体设计在各作制度的总原则下,对建筑单体和构件的比例、尺寸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以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
3、建筑生产管理的严密性。在全书34卷中,用13卷的篇幅来叙述功限(劳动定额)和料例(材料消耗定额和质量标准),足见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造法式
我国的建筑史中最早、最完备的建筑著作是《营造法式》,它是我国古代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一部建筑书。此书的作者是北宋郑州管城人李诫。他从宋熙宁中期开始编写,到元符三年(1100年)才定稿,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全国,历时30年左右。《营造法式》有34卷,另有《目录着详》2卷。全书共357篇,3555条。李诫集中群众智慧,再加上自己的亲身体会和艰苦努力,才编成了《营造法式》一书。《营造法式》的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建筑的一般名词解释,以及对营建的一些规定和数据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关于建筑工程的标准做法。第三部分是关于人工材料的定额。第四部分是关干各种工程的图解。《营造法式》一书科学地总结了北宋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在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成就和经验,对于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修复工作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像《营造法式》这样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在800年前就撰写出来了,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这是我国古代建筑营造方面最详尽、最系统的辞典,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手册。
从《营造法式》所规定的模数制来看,北宋时期建筑的标准化、定型化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反映了当时木构架体系的高度成熟;同时也便于估工备料,提高了设计、施工的速度。
《营造法式》是为了适应北宋后期皇家大兴土木的需要,由匠作少监李诫编修的一部技术专书,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它主要是作为宫廷、官署及府第等建筑的施工用料、劳动定额及各工种的操作规程而颁布,是当时管理建筑事业的规范。李诫把当时瓦木诸作的方法经验收集在一起,系统地总结了建筑技术成就,使得《营造法式》成为可珍贵的古典建筑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