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中的评价: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资治通鉴》中的评价: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后面的文字并非对于汉武帝的评价,而是对于自己跟随皇帝祭祀天地、神灵、名山大川以及封禅大典,陪祭鬼神等事情;大概是因为对汉武帝的畏惧吧。
《史记》对汉武帝的评价,基本上是“实录”,表现出来抑多褒少。特别对于汉武帝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认为汉武帝是个残暴的君主,在诸多酷吏的传中可以看到每次提到汉武帝对酷吏的态度都是各种各样的“喜”。其次司马迁对汉武的讨伐匈奴导致国家弊政是持批评的态度,可以从平准书一篇看出,他十分怀念文景之时的富庶而对汉武由于战争导致国,民贫困十分不满。再次,史记中对汉武帝的描写偏重于求仙,攻伐少于谈论政绩,可以说史记是对汉武帝的“刺书”。
班固《汉书》中说:“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武帝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杰出的君主,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与西方罗马帝国相媲美的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他还开辟了广大疆域,奠定了其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版图的基础。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
《汉书》中的评价: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资治通鉴》中的评价: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后面的文字并非对于汉武帝的评价,而是对于自己跟随皇帝祭祀天地、神灵、名山大川以及封禅大典,陪祭鬼神等事情;大概是因为对汉武帝的畏惧吧。
望采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