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章很不好评,因为总是感觉高鹗把人物都写地变形了。特别是贾母,贾母在书中出现都是心善慈悲的老太太,她这么爱黛玉,就算她会同意宝玉娶宝钗,也绝不会像书中那样在黛玉病重时说她不知分寸这种话,其后更是不派下人悉心照料,而是不闻不问,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太冷酷了。
不过宝钗写得还是很不错,宝钗知道母亲答应了婚事,并且要她在婚礼上装扮黛玉,也只得答应,因为薛蟠的事情还要贾府帮衬。这点写出她的责任心和懂事、知大体,性格隐忍坚强。
黛玉的描写有点太片面和敷衍了,曹雪芹这么喜欢这个人物,在前80回有她的大量描写,引人入胜,她的气质、才情、小性子等等都那么生动,这会儿高鹗直接让她病死了事,还死的那么冤屈,实在是没什么说的。按理说,就算宝玉娶宝钗,黛玉也不可能一味求死,回避红尘事实,应该有她的反应才是,而贾母也应该会对她更好。这里把黛玉写得太脆弱了,简直不堪一击。宝钗也写得太凄凉了。
这一章写得最好的可能是紫鹃,本来是个不起眼的角色,高鹗却写出了她的忠诚与善良,应对平儿及其身后的王熙凤,她能做到不为强权屈服,实在是可敬可叹。
薛蟠在这一章中笔墨不多,可是他只要自己能出狱,根本不在乎妹妹的幸福,得到自己会得到贾府帮助的消息后,他对于宝钗的婚事是不闻不问,就好像嫁的不是他的亲妹妹,而只是旁系姐妹一样。其自私与冷酷可见一斑。
几位夫人的描写在这一章尤为突出。王熙凤、王夫人、薛姨妈三人在以前的章节中,还看不出特别的地方,在这一章中,几人筹办婚事的过程中,能看出来她们的冷酷无情。虽然说是为了自己的小孩,可是王熙凤对于宝玉的欺骗、王夫人让薛姨妈答应婚礼上的调包计(让宝钗受委屈)、薛姨妈更看重儿子的案子(希望得到贾府的助力),这些都看的出来她们性格上的冷酷与世俗。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此时的黛玉已经不再伤心,只希望快快死去,以了结这段痴情。贾母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委后,疼黛玉的心肠竟淡了许多,一心只放在宝玉宝钗的婚事上。薛姨妈知道了“调包计”后,恐怕宝钗委屈,但仍答应了。只有宝玉听说要娶林妹妹过来,心里竟不像先前那样糊涂了。成亲那天夜里,看到喜娘是雪雁,竟像看到黛玉一样。及至掀开盖头,发现是宝钗,竟像在梦里一般,糊涂得更厉害了。贾政见宝玉顺利完婚,便放心地起程上任去了。黛玉如今病得厉害,上下却很少人来探视。她的病一天重似一天。紫鹃悲愤交加,却见不到贾母宝玉等人的踪影。幸亏有人请了李纨过来,劝住紫鹃,要她收拾黛玉的衣衾给她换上。然后才打发雪雁过去作宝钗的喜娘。
1、第96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王子腾进京途中死。王夫人悲女哭弟,为子耽忧。贾政被能放了江西粮道 。老太太要给宝玉冲喜。贾政担忧没了宝玉,年老无嗣。贾母说宝玉和宝丫头合得来该多好。凤姐献“掉包儿计”。
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娶亲消息,去问宝玉,两人傻笑,独自回屋。
2、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林黛玉知晓宝玉将娶宝钗,这本是她数年的心病,只求速死以完此债。贾母探望,知其不好,预备后事,责备黛玉不知本分。凤姐建议宝玉娶亲之事更为重要。凤姐骗宝玉欲娶黛玉,宝玉大喜。
凤姐将娶亲之事与薛姨妈商量,薛家只得答应。此间,薛蟠被判误杀,用银子赎了。薛姨妈不将娶亲大办,只和贾家操办。王夫人将过礼的物品交与贾母审阅,贾母派人告知薛姨妈不要虚礼。
黛玉之病日重一日,鸳鸯忖度贾母近日待黛玉差些,就不禀告,于是贾府众人都不过问,只有紫鹃一人。
黛玉烧了诗本子和娟帕子,紫鹃恨宝玉之心,紫鹃回潇湘馆,黛玉不好,请来李纨,李纨差紫鹃给其换衣,其间,平儿来请紫鹃,李纨使雪雁替她。
娶亲时,宝玉大喜,痴病也转好,众人皆喜。宝玉揭开新娘盖头,发现是宝钗,旧病复发。贾政启程赴任,宝玉更加昏聩,连饮食也不能进了。
3、第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宝玉欲死,宝钗说明黛玉已死,宝玉昏死。醒来觉得金石姻缘已定,自己也心宽了好些。宝玉渐将爱黛玉之心移至宝钗身上。
黛玉临死前叫紫鹃求他们送她回去,她身子是净的;口怨宝玉。贾母把黛玉死告宝钗。宝钗落了泪,贾母哭黛玉,王夫人也哭了一场;宝钗也痛哭;宝玉还恐宝钗多心。
4、第99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黛玉刚逝,贾母和王夫人伤心,凤姐把宝玉和宝钗新婚生活告诉了她们,惹得全场一阵欢乐。贾政外出做官,有不少随从。
他们想捞点银子,可没料到贾政清正廉洁,概不受贿,于是大量随从离去。只留得几个家里的下人,其中李十儿出主意让贾政有所感悟。之后,薛蟠的案子有了转变。
5、第100回: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贾政修书给家中,问薛蟠一事。家中回信说,县里打通了关节,但是刑部驳回,现在在打通刑部的关系,把薛家的两个当铺都卖了,现在薛家是一贫如洗。
夏金桂看靠薛蟠不行了,就拼命调戏薛蝌,心想等秋后薛蟠一杀头就来个叔招嫂。这天夏金桂在拼命拉薛蝌到她房里去,香菱正好跑过来了,薛蝌趁机溜走,夏金桂恨死了香菱。
贾探春嫁周家做儿媳妇的事,贾母和王夫人都答应了,在家打点,准备把贾探春先送到贾政她父亲那里去。
贾宝玉听说探春要远嫁,哭得不行,说:“大姐姐元春死了,二姐姐迎春在受苦,现在三妹妹又要远嫁了,好伤心啊。”
薛宝钗和袭人劝说:“女孩子大了总是要嫁的,嫁过去过得好还是过得坏,这就看各人的命了。”
体现了绝大对数人对待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和偏激无关,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悲凉,和偏激无关。
ps:值得注意的是,高鹗续写的版本是黛玉焚稿泪尽之时,恰是宝玉迎娶宝钗之日,充满了戏剧的冲突,具有较强的文学可读性,而且据俞平伯的分析,高氏这样续书是根据开篇凡例中"昨日黄土龙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里卧鸳鸯“之句而来,也有理论基础。但这实在不是原作者的真正意图,我一直觉得黛玉不会像高氏续书那样满含对宝玉的怨恨而去,他应该是满含无限留恋,欲舍难离撒手人寰,这才不负宝黛二人之为知己。续书这样处理,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趣味,对小说的推广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偏离了原书特定群体的阅读趣味,这是一大遗憾
- 上一篇:“树”字开头的成语接龙有哪些?
- 下一篇:“涯”打头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