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率先将其刊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时和者甚众。这首创作于1936年的《沁园春·雪》,近10年后才公开发表,其背后有一段故事。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9月6日,毛泽东来到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柳亚子的寓所作客。柳亚子是毛泽东1926年在广州结识的老朋友,阔别近20年,老友重逢,相见甚欢。
当时柳亚子为完成亡友林庚白的遗愿,正在接手编一本《民国诗选》,他想把毛泽东那首著名的七律《长征》诗选进来。根据流传的版本,他抄了一份,趁着毛泽东来访,请他当面校正,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他,过几天再抄一份寄来。10月7日,柳亚子收到毛泽东的来函,打开一看,不是《长征》诗的手稿,而是《沁园春·雪》词。
柳亚子读到这首词,非常激动,他反复吟诵,夜不能寐,欣然命笔,步其原韵,和词一首,题为《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柳亚子将《沁园春·雪》和他的唱和之作送到《新华日报》请求发表,该报负责人告诉柳亚子,发表毛泽东的作品,必须征得毛泽东本人同意。那时毛泽东已签署了“双十协定”后返回延安,请示需费时日。
《新华日报》于是先将柳亚子的和词刊出,见报后,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均想一睹原词。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会见柳亚子。10月24日,柳亚子和画家尹瘦石举办“柳诗尹画联展”, 柳亚子在最新诗稿册中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收录其中。《新民报》副刊编辑吴祖光抄得了毛泽东的原词,于11月14日在该报刊出。
接着,重庆《大公报》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柳亚子和词并列推出,短时间内,重庆十余家报刊纷纷转载,顿时山城轰动,四海争歌。时任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在山东读到毛泽东与柳亚子的咏雪唱和之作,欣喜之余,拍案叫绝。值山东正春雪压境,他不禁文思泉涌,乃依原韵挥毫疾书《和咏雪词》一阕。
王若飞的舅父、教育家黄齐生先生在重庆读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也深为毛泽东的文韬武略所倾倒,于是,他也步毛泽东原韵写了首《沁园春》。
蒋介石见毛泽东咏雪一词,和者如云,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亲令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策略,搜寻高手填词或撰写评论文章。1945年12月4日,国民党主办的《和平日报》发表了著名文人易君左的和词。这一时期,以《沁园春》词牌发表的词作及相关评论文章约有数十阙(篇),国民党人、反动墨客发起了一场对《沁园春·雪》及毛泽东的诋毁与攻击。
作为第一个唱和《沁园春》的柳亚子,对这场笔战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也赋词批驳易君左等。郭沫若亦在《客观》杂志发表一首言辞犀利的批判易君左的《沁园春》词。转战华东战场的陈毅,为捍卫毛泽东的咏雪词,他于戎马倥偬之际,连续写了三首《沁园春》,对国民党的御用文人给予了无情的反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只有114个字,却引起了一场世人瞩目的笔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这句话是柳亚子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评价,意思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为千古词作第一,即使是苏轼、辛弃疾也不能与之抗衡。
《沁园春。雪》在重庆谈判期间经柳亚子等人之手发表,这首词一经《新民报·晚刊》发表,顿时在重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
柳亚子将它称为“千古绝唱”,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意思是即使是苏轼和辛弃疾也无法比肩,更不用说南唐小令和南宋的慢词了)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与柳亚子
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了广泛接触。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
8月30日,刚到重庆不久,毛泽东就在重庆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9月2日,《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
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又到重庆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看望柳亚子。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10月7日,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附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得到毛泽东题赠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很快作出了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10月下旬,柳亚子将毛泽东的赠与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尹(瘦石)画联展”上展出,并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大概是发表毛泽东的词需经本人同意的缘故,《新华日报》于1945年11月11日单独刊出了柳亚子的和词。
毛泽东赴重庆,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武略文韬早已是举国景仰。在诗画联展上传出毛泽东有词《沁园春·雪》后,山城文化界纷纷流传开来,等到柳亚子的和词公开发表后,更多的人在打听原词《沁园春·雪》。
张林岚说,重庆《新民报》当时的办报方针是“中间偏左”,事实上是十分倾向于进步的,从主笔赵超构到下面的编辑记者,倾向民主进步的人很多,很多人都会有意识地多登进步的文章。在山城皆盼毛泽东原词的氛围下,吴祖光先生设法拿到了这首词的抄件,读后他深为激赏,当即就在1945年11月14日的副刊上予以公开发表。
还加上了一段充满激情的编者按语,其中写道:“毛润之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在编者按之后,就是那首千古绝唱。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不要说毛泽东的诗词,平时就是毛泽东的名字,都是见不到的。
这首词一经《新民报·晚刊》发表,顿时在重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柳亚子将它称为“千古绝唱”,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此前,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毛泽东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亲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负责精神,已经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为国人广泛称道。
一阕《沁园春·雪》,又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亚子
意思是:以后的日子是很长的,我同谁共度一生呢?
这句诗出自毛泽东的《五古·挽易昌陶》。
《五古·挽易昌陶》写于1915年5月。该诗乃易昌陶病逝后,诗人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这首诗歌诗人抄录在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的信中,该诗最早发表在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泽东早期文稿》。
原文
《五古·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辛弃疾(1140.5。28-1207.10。3)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 上一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典故?
- 下一篇:“去”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