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指用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的一种算法,为初学小孩所习读。我国古代实行干支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而得六十甲子。
其中“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分别领起一竖行,遂被称为“六甲”。
出处:唐代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
原文: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
翻译: 李白曾住在金陵一段时间,事实上我们家世代是高门大姓。我其实是李暠的后世孙,李暠死后,其子李歆即位,被沮渠蒙逊击败。这样,祖上又奔逃流亡到秦的都城咸阳,由于身份显贵,也曾在那里住过。我从小在江汉长大,五岁开始诵读六甲,十岁开始阅读诸子百家之书。
从始祖轩辕一直到现在,都十分了解。常常废寝忘食,连睡觉都枕着书,不知疲倦地写作,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了。私下以为,大丈夫活着就要志在四方,所以挎着宝剑,离开故国,告别亲人,远游他乡。向南走到边远的苍梧之地,向东一直走到大海边。
因为司马相如是我的同乡人,见他著文夸说云梦大泽,所以特意跑来观看。天赐良缘,被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便把家安置在此,已经有三年了。
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是考定其生平和作品系年的重要资料,由于此文出自李白本人之手,故其所述生平经历比其他任何史料都更具权威性,向来为李白研究者所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成为考证李白生平的坐标系。
扩展资料:
本文作于公元753年,其中心在于通过申述自己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养高忘机以及富有才情种种品行,向时为安州长史的裴宽辩解自己遭受诽谤谗言,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表明自己当年绝不会追随李林甫,陷害裴宽等人,且如果裴宽不相信自己所言,将再次进京、弄清事实真相的决心。
文章先论自己博学多问,有四方之志;再论自己乐善好施,重情重意。接着写自己隐居养禽,林泉高致,修养品格;又写名流俊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借他人之口,道出自己文章的非同寻常。然后盛赞裴长史地位高贵,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希望裴公提携自己。
文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桑木做的弓,蓬梗做的箭),射乎四方,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表明他出蜀远游,目的在于寻求政治出路。对照他“莫怪无心恋清景,已将书剑许明时”(《别匡山》)的诗句,李白的宏伟志愿,一目了然。
他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以不惜向地方官吏“剖心析肝”,陈述自己的志向和经历。因为害怕裴长史在“谤言忽生,众口攒毁”下,难免会“赫然作威,加以大怒”,因而这篇文章更写得情真语切,委婉动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安州裴长史书
李白故居 李白的故里位于江油市青莲镇(即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绵阳城区与江油两城市之间,距江油市区15公里。绵阳市区23公里,108国道(绵阳--广元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该风景区规划控制范围23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区控制面积约8平方公里,199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青莲左有濂水环绕,右有涪江环抱,这里山水灵秀,仙气飘渺,在唐代就是古绵州的重要城镇、直至清代,这里仍是水运发达的商贸重镇。 199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青莲不仅因为哺育造就了旷世奇才李白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现今世界上反映李白文化最完整的地方,而且因其独特的风光便利的交通而成为绵阳市近期重点打造的三个旅游精品之一,如绵阳--李白故里--猿王洞--报恩寺--白马山寨--王朗--九寨、黄龙”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景区内太白祠、陇西院、粉竹楼、明贤词、月圆墓、洗墨地、磨针溪等历史悠久的文物景点可以让你追寻诗人的遗迹,了解李白出生、成长的故事。隔着一千多年的风雨体会诗人当初辞亲远游、仗剑去国的冲天壮志:漫坡古渡,红岩夜雨等遗址的动人传说又会令你产生无尽遐想,让你留恋往返新近开发的太白碑林作为绵阳五大旅游项目、四川省首批100个旅游招商推荐项目之一,则更是让人心潮涌动,整个碑林以海内外历代书画名家创作的李白诗歌作品为内容,采用现代与传统设计相结合的风格,倚山而建,构思新颖,气势恢宏,向游人展示优美的园林胜景,精湛的书法艺术和高超的石雕石石刻艺术,是一座宏扬李白文化主题的艺术园林,目前首期工程已对外接待游客。 “古今尊国土,中外仰诗仙”。一千三百年前,李白饱吸家乡灵气,仗剑远游,却再也没有回。 过故乡,如今青莲已成为旅游景区,引无数中外游入侵着李白的乡愁,徜徉在陇西院的明日下,吟诵太白碑林的神奇诗篇…我们相信“李白故里必将成为全球文化人一处心灵的家园,游览李白故里将成为文化品位的象征。
出自唐代李白的散文《上安州裴长史书》。
节选原文: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
译文:
李白曾住在金陵一段时间,我其实是李暠的后世孙,李暠死后,其子李歆即位,被沮渠蒙逊击败。祖上又奔逃流亡到秦的都城咸阳,由于身份显贵,也曾在那里住过。我从小在江汉长大,五岁开始诵读六甲,十岁开始阅读诸子百家之书。从始祖轩辕一直到现在,都十分了解。常常废寝忘食,连睡觉都枕着书,不知疲倦地写作,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了。
私下以为,大丈夫活着就要志在四方,所以挎着宝剑,离开故国,告别亲人,远游他乡。向南走到边远的苍梧之地,向东一直走到大海边。因为司马相如是我的同乡人,见他著文夸说云梦大泽,所以特意跑来观看。天赐良缘,被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便把家安置在此,已经有三年了。
扩展资料
《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当作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其中心在于通过申述自己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养高忘机以及富有才情种种品行,向时为安州长史的裴宽辩解自己遭受诽谤谗言,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
表明自己当年绝不会追随李林甫,陷害裴宽等人,并表示如果裴宽不相信自己所言,将再次进京、弄清事实真相的决心。更多的是投诗干谒,希望裴长史能够重视自己,任用自己。
文章先论自己博学多问,有四方之志;再论自己乐善好施,重情重意。接着写自己隐居养禽,林泉高致,修养品格;又写名流俊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借他人之口,道出自己文章的非同寻常。然后盛赞裴长史地位高贵,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希望裴公提携自己。
文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表明他出蜀远游,目的在于寻求政治出路。李白的宏伟志愿,一目了然,他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以不惜向地方官吏“剖心析肝”,陈述自己的志向和经历。
因为害怕裴长史在“谤言忽生,众口攒毁”下,难免会“赫然作威,加以大怒”,因而这篇文章更写得情真语切,委婉动人。
李白徘徊于学道和从政之间,不放弃却不能成功,李白的干谒文,固然有奉承讨好之嫌,但同样张扬了李白的个性,显露出一代诗仙的英风豪气,充分展示出其放荡不羁傲岸自负的个性特征。
文章结尾几句写得不卑不亢,在接近成功是忍不住流露出率真狂妄的本色,这正是官僚门所不喜欢的,而这也正是他求仕幼稚的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安州裴长史书
- 上一篇:“人人得而诛之”前一句是?
- 下一篇:“人清无友,水清无鱼”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