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这就像鹤顶红是无毒的东西,却被认为是剧毒物一样。
〖义项二〗
【五种毒药】
石胆、丹砂、雄黄、慈石(也就是磁石)和矾石;
这是五种毒矿石,古人将以上矿石放入沙锅或瓷锅,水煎三天三夜,中间加几次水防止干烧。到了三天后,取出矿石。将药水烧干后会留下铁锈状的剧毒药粉,就是“五毒粉”,中医用于以毒攻毒,治疗部分严重感染。
这是“五毒”一词的出处
〖义项三〗
【宗教】
佛教称“贪、嗔、痴、爱、恶”这五种情绪为五毒,认为这五种情绪是众生之“障”,一旦勘破,便能更容易地修成正果。
另一种说法: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
等等、
对于胆小怕事、性格暴躁等问题来说,以毒攻毒可能真的有效果……当头棒喝能让当事人猛醒。说服教育还真的没这个好使。
至于医疗领域,以毒攻毒的疗法确实存在。
能杀死癌细胞的病毒早就被发现了,所以现在有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叫【癌症病毒疗法】,就是利用病毒杀死癌细胞。不过,医学上并不太主动去研究这种事。
事实上,现在医学采用的“化疗”就可以说是利用特定的物质杀灭癌细胞,只是不把化学药物称作“病毒”罢了。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不下几十种可以杀灭癌细胞的病毒。
问题在于这些病毒的可利用性。对临床应用来说,最大的难点有两个:
一是这些病毒的易感性。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很难有效控制其增殖。病毒确实杀灭了癌细胞,但它对人体造成感染的危害并不输给癌症,甚至比癌症更可怕。这些病毒对宿主的侵蚀,其危害是人体无法耐受的,因此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二是病毒的无指向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针对性,不分敌我,也就是临床使用化疗所产生的最大的问题。其实化疗使用的药品,用得好了叫药,用得不好就叫毒。这种会连同健康细胞一起杀灭、以毒攻毒的方式虽然有效,但却会给患者身体增加巨大的负担,并带来巨大的痛苦。
人啊,其实是相当脆弱的。发现能够杀灭癌细胞的病毒很容易,但是这同时要求人体也能承受得住,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少。
另外,不是每一种癌细胞都一样,也因此,病毒疗法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比如说,某病毒对肝癌起作用,但是对肺癌就不起作用,更何况人也是有个体差异的,体质不同,病毒疗法的效果也不同。
打个比方,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癌、胃癌、肝癌,这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6大类型癌症。仅用一种病毒去做6种癌症各10类患者的临床试验,6的10次方是多少?6000多万分之1的几率能得到准确结果而已。癌症当然不止这几类,患者更不知凡几,病毒的种类也是颇多,全部的因素加起来,那就是天文数字个可能性里得出1份正确结果。
问题是,还得重复检验吧?这一往一返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就不是一点两点了。所以,医学上大多数时间都是靠碰运气,碰巧发现哪种病毒可利用,而不是投入巨大精力去干这捕风捉影的
在医学上所说的以毒攻毒跟真正的毒药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中医的一种特殊疗法,利用某些药物来抑制或消除疾病。
有能治愈这种疾病的药物通常被称为“毒药”。张洁斌在明代曾说:“任何能摆脱疾病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毒药”,中医就是用药物本身的各种偏倚来治疗疾病。药物的偏倚包括四味、五味、起伏不定、补泻、经络、毒、无毒等。例如,用寒凉药解热降火,是用药物治疗感冒、凉血的“毒药”。
人参、黄芪能纠正肺脾两虚的症状,也能用其“毒”起到治疗作用。它指的是使用药物的有毒成分或药物的“副作用”来治疗疾病。如乌头、乌头中的乌头碱、蟾蜍酥中的蟾蜍毒配体具有强心作用;雷公藤中的雷公藤苷、马钱子碱具有抗风湿作用;麻黄中的麻黄碱、罂粟中的吗啡具有解痉、平喘作用;斑蝥中的斑蝥素、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等,长春花具有抗肿瘤作用。
蝮蛇的毒液咬伤后可立即中毒。出血因子是毒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仅在咬伤部位,而且在全身都能引起出血。但蛇毒已被分离提取,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已被用于治疗血管栓塞。
当然,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在治疗过程中应把握“度”。《黄帝内经》说:“大毒药的治疗是六,常规毒药的治疗是七,小毒药的治疗是八。”也就是说,使用有毒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应该是足够的,从而预防和控制健康气的消耗。
- 上一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英语怎么说_1
- 下一篇:“代”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