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指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说为蜘蛛)。
其实“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
《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
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沙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
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沙、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
五毒不毒,五毒齐聚才毒,说是五毒,却可以毒攻毒,乃为良药,此药共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
五毒的其他含义
1、酷刑
鞭、捶、灼、徽、纆;
2、丑恶现象
骗、赌、帮、烟、娼。
3、佛家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
扩展资料
一、重金属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5种:
汞(Hg),镉(Cd),铅(Pb),铬(Cr)和砷(As),俗称“五毒”。
二、水污染中常说的“五毒”:
酚、氰、汞、铬、砷。
三、21世纪的“新五毒”:
1、不锻炼
专家发现,不锻炼使得男人们很容易感到疲劳,大脑思维迟钝,精神压力增加,人变得心神不宁,容易生病。
2、不求医
男人一般有苦自己咽,常常是小毛病不注意,拖成大病才后悔莫及。
3、缺早餐
生活节奏快,不吃早餐或者胡乱塞几口成为普遍现象。
4、少交流
很大一部分办公室人群很少和家人交流,即使家人主动关心,也常报以应付的态度。
在缺乏交流、疏导和宣泄的情况下,办公室人群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
5、吸烟喝酒
男人忙于应酬,吸烟和喝酒的机会多,但为了事业,却忽视了身体。
四、近义词
无恶不作
拼音:wú è bú zuò
释义:指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出自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毒俱全
1、“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
2、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3、违法乱纪的各种坏事,骗、赌、帮、烟、娼。
4、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青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
5、重金属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5种:汞(Hg),镉(Cd),铅(Pb),铬(Cr)和砷(As),俗称“五毒”。
扩展资料:
其实,最早的“五毒”并不是贬义,而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中药,由于药性猛烈而且毒性较大,一般医生不敢使用,而且使用过量有性命之忧,所以称为“五毒”之药。这时的“五毒”虽有毒之名,但却是救人性命的良药,不过是以毒攻毒,实为五味良药。
而民间传说中的“五毒”则是五种毒性较大的动物,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
后来,对“五毒”也不断拓展,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痛恨之事一并归为“五毒”。民间有人认为,“五毒”应该是“吃、喝、嫖、赌、抽”。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又把“坑、蒙、拐、骗、偷”列为“五毒”。
因此,“五毒”的内涵和定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集中点不同而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毒俱全
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
五毒?
蛇、蝎、蜈蚣、壁虎、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