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辞海》上解释为“居官廉洁,除两袖清风外别无所有”。但深究起来,“两袖清风”开始并非此意。类似语意,最早是唐代诗人卢仝在《茶歌》中所说:“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他形容的是两袖迎风飘洒的样子。元代的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已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 “两袖清风”到了明代吴应箕的笔下,便被表达为清贫之意了。他在《楼山堂集·忠烈杨睫传》中这么说:“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 至明代于谦,“两袖清风”与为官清廉紧密相联在一起。《辞海》中说:“都穆《都公谭纂》卷上:‘于少保(谦)尝为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其还京日,不持一物,人传其诗云:绢怕麻茹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样,“两袖清风”或“清风两袖”渐成为官清廉的固定评语。出任苏州知府、严惩贪官污吏的况钟,任满赴京考绩时,群众送的礼物他一律拒收,并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清代郑板桥,在山东潍坊为官七年,深受百姓爱戴。后因得罪土豪劣绅而被朝上罢官。临行前,上万群众送行,郑板桥画了一幅墨竹,上题一诗:“乌纱掷去不为官,橐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于谦将该诗句用于官场,所以应该是指“于谦”的“两袖”。
指的是于谦
【成语】: 两袖清风
【拼音】: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解释】: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举例造句】: 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拼音代码】: lxqf
【近义词】: 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
【反义词】: 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歇后语】: 胳膊弯里打凉扇
【灯谜】: 马蹄服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故事】: 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可是,在外省任巡抚的于谦进京时却什么也不带。周围的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写了首《入京》诗作为回答。诗中这样写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满。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或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
- 上一篇:“什么滚滚”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 下一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