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句话里没有实际意义,属助词;之,在这句里是代词,意思是“他”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人抓住他都可以杀了他,形容某人犯众怒或引公愤
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人得而诛之 ,此说提倡人们自律,意思是在光天化日下做了坏事,人人都会谴责他、处罚他。
每个人抓住(他)都可以杀了他。形容某人犯众怒或引公愤,人人喊杀。
“人人得而诛之”前一句是“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
原文:“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译文:在光天化日下做了坏事,人人都会谴责他、处罚他。
出处:《庄子·庚桑楚》
选段: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间之中者,鬼得而诛之。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后能独行。
译文:在光天化日下做了坏事,人人都会谴责他、处罚他;在昏暗处隐蔽地做下坏事,鬼神也会谴责他、处罚他。对于人群清白光明,对于鬼神也清白光明,这之后便能独行于世。
扩展资料:
“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写庚桑楚与弟子的谈话,指出一切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为政者只能顺“天道”而行,至于尧舜的作法,只能使民“相轧”,社会的动乱也就因此而起。
第二部分至“恶有人灾也”,通过老聃的谈话说明养生之道,这就是“与物委蛇,而同其波”,“身若槁木而心若死灰”,“即随物而应、处之无为的生活态度。
第三部分至“心则使之也”,写保持心境安泰,指出不能让外物扰乱自己的“灵台”。
第四部分至“是蜩与学鸠同于同也”,转而讨论万物的生成与变化,讨论人的认识的局限,说明是与非不是永远不变的,可以转移和变化。
余下为第五部分,又转回来讨论修身养性,指出扰乱人心的诸多情况,把养生之道归纳到“平气”、“顺心”的基本要求上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庚桑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