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大全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什么意思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什么意思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2-06-24 21:00:19
阅读:

内容导航:
  • “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的区别?
  • 王阳明:“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蕴含了何等的智慧?
  • 王阳明所说的格物致知与知行合一,中心思想是一样吗?
  •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 一、“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的区别?

    “格物致知”是实践出真知。(出自《礼记。大学》篇,是“八目”里的两个过程。)
    “知行合一”是理论结合实际。(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
    区别在于:“格物致知”是从生活或实物中体验得出自己的正确合理的看法观点(知识),而“知行合一”是用知识去验证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否与“知”相一致或正确客观。但不能简单理解知行合一的过程,在验证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知识和大智慧,而这些知识又指导着实践,它们相辅相成。说通俗点:一个是在地里干活种植农作物,然后把农作物变成了钱,而一个拿着钱去买那些农作物填饱肚子,而用钱所买的东西是否买得贵贱和值不值,得看是否“货真价实”。

    二、王阳明:“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蕴含了何等的智慧?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出自于儒家的经典《大学》。大学被后世儒者认为是儒家的入门篇。但这个“入门”不是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而是说《大学》是儒家学问的概括。而“格物致知”,就是儒家全部学问的基点。因为“格物致知”有如此的地位,所以由古至今,对这个问题讨论不己。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解释,有说“格物致知”就是“格心”,近代佛教有些大德也持此说;有说“格物致知”是客观唯心主义,方法上是唯物,本体上是唯心;当然也有说,格物致知是唯物主义观点。其实这些论辩,都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格物致知”的出发点是什么?要想知道“格物致知”的出发点,就得先了解《大学》的宗旨是什么。纵观《大学》,它是对儒家的概括,但是,这个概括也是某种角度的概括,《大学》强调的重点,是“仁”的推广,“大学”就是太学,太学就是“极致”之学的意思,极致什么呢,是“天道化度于天下”,这就是大学的极致。而推行天道(明明德于天下),关健要了解天道的体是明德,所以,讲格物致知,它的体是明德,这是《大学》一篇重点。也就是说,通过格物而致明德。格物致知是一个方法。到了明儒王明阳那里,格物致知就不是一个方法了,他经过“格竹子”,认为格外物根本不对,所以直究心源,提出“知行合一”的著名论断。说,格物就是了达自心,性德本具。这是他的证悟。此说一出,立刻被主流儒士目为异端。事实上,二者辩诤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就本体论而言,二者所说是一事。不过在逻辑上,二者是迥然的不同。首先王阳明对于“格物”的理解与前人不同。他认为格物是追究具体事物自身的道理,这个观点就是一切物有自性,这是他思维的起点。按照这样的理解,当然“格物”是不能格出心体来的。所以他最终得出的结论,虽然是以批评朱熹的观点为依止,而事实上与程朱理学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程朱理学的观点是通过格物而显映心体。因此,王阳明讲出的“知行合一”,由于不把“格物致知”作为方法,而作为事实上的本体了,那么,目之为异端也不为过。因为按照王阳明的逻辑,要明明德于天下,则先要悟道,然后推仁于世。可是如果是这样,那还格什么物啊,这岂不是一悟即了吗?根本不必有“格物致知”这种先后顺序了。所以王阳明实际是推翻了《大学》的逻辑,也就是说,他的意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他释解经文是错误的。这实际也是他自相矛盾之处。后来讲学,经常遇到这个问题,比如说讲孝道,过去的儒士认为,要格孝道这法,然后明心,《论语》也说这是君子之本,就是说这里面有因有果,孝是因,明德是果。可是按王阳明的说法,只要“明心见性”,自然懂得孝道之法,为解释道理,他就说人性本善。这里面的逻辑就不清楚了,有一点硬撑的感觉。同时,也有人问他,如果是这样,那初学人怎么办呢?这时他又回到日常的具体修行上来了——所以最终他也不能离开日常的渐修,而这正是程朱释“格物致知”的要点。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还是以程朱为准比较妥当。当然朱熹有些解释,也确实有一种心外求法的感觉,但问题还不是太大,因为他提倡理,这个“理”虽然本质上是神道理智化,但大体上仍属心法的范畴。“格”字的意思在上古时候很多,一说是“来、至”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这个意思是由“木长”这个本义衍生的。“木长”与“长木”的意思有一点区别,段玉裁说,木长是说木的丰美。这里面有赞的意思。所以这里引申出来的“来、至”,有一种积极的意思在里面。《书·舜典》说“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格也有“纠正”的意思,《论语·为政》说“有耻且格”。这里侧重心性上的修养,王阳明实际取的就是这个意思,他说“格”就是“格除”,“格物”就是“格除”心中之物。根据儒家的思想,“格物致知”的格,实际是“明通”的意思。参究外事,明通心体。这是修心的根本方法,无论是儒家,还是佛教,都用这个方法修心。这里的物,含“物”意,也含“事”意。王阳明因为当时对“物”理解太狭隘,所以走上岐路。《孟子正义·尽心上》注云:“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礼记·月令》“兼用六物”,皆注为“物,犹事也。”而且,这个物,还包含事物的本质内容。《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就是取的这个意思。物,就是与“我”相对的存在。《易·系辞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那么修心养性,本来是自心的事,为什么要谈到他物呢?这是因为早期儒家就认为,天道“广大悉备”,及于人,就于人心有关了。也就是说,事物外相虽然不是心本身,但事物的“理”(本体)却是心。这个心到宋儒说为“理”,到王阳明说为“良知”。人的心与外物息息相关。所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就是“格物致知”。佛教讲不净观,也是先修外在的不净观想,以去除内心的贪执。如果修不净想只是在表相上,意识分别上产生一个不净的观念,而对于自己的贪性本身认识不足,事实上也就无法住于禅定,那么这个不净观就不成功。“格物致知”的道理是一样的。象王阳明那样,辛苦地去格竹子,累得病了,最后仍然一无所获。对于“格特致知”分歧的产生,我认为是对于人性的认识(或者说是立论)的不同造成的。后世许多儒士,尤其是王阳明,与早期儒家有一些不同。最早的儒家认为“明明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孟子以降,明明德则是一个“发现本来善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前者认为“明德”是学习的果,后果认为“明德”是性之本善。这个观点的不同,最终导致了对“格物致知”解释的不同。我倾向于前者,认为,“明明德”是指的学习与学习的结果,觉得这样更符合孔学的原意。性之本善固然也有道理,但性之本善是不能孤立讲的,讲性之本善,一定与学习有关,否则讲一个性之本善,等于没讲。所以,格物致知,是讲学习,诚心正意(中庸正道),是学习用于心,修身齐家,是学习用于行,治国平天下,是学习用于大道——新民、至善、明明德于天下。这是儒家仁义的全体思想。若此,天下何思何虑!

    三、王阳明所说的格物致知与知行合一,中心思想是一样吗?

    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详细看一下连接http://wapbaike.baidu.com/view/373277.htm?sublemmaid=5067148&uid=8EFC1D37552835B68266DDB2076E4ACC&bd_page_type=1&ssid=0&st=4&step=1&net=0&ldr=-1

    四、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人的认识和行为要一致,不可口是心非。观察事物要细致入微,用心揣摩,从而在该事物中得出道理和知识,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拓展资料: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内涵有三个要点:

    第一,知行只是一个工夫,不能割裂。而所谓“工夫”,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

    第二,知行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知是行的出发点,是指导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归宿,是实现知的,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自有明觉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

    第三,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

    显然,王阳明所谓的“知”即“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谓“行”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道德实践。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在本质上是集道德、伦理、政治于一体的道德人文哲学。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知行合一”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相关推荐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什么意思

      内容导航: “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的区别? 王阳明:“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蕴含了何等的智慧? 王阳明所说的格物致知与知行合一,中心思想是一样吗?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成语大全
    • 有关温暖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内容导航: 形容温暖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描写家庭温暖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有关温暖的四字词语 形容温暖人心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一、 形容温暖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一、春暖花开 【全拼】

      成语造句
    • 以不开头的成语

      内容导航: 不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以不开头的成语 以不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视频大全 “不”开头的成语 一、 不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不由自主、 不以为然、 不假思索、 不知所措、 不可思议、 不

      成语故事
    • 含有水的成语大全

      内容导航: 含有水的四字成语大全 含有“辉”字的成语大全 含有言的成语大全 关于带水的成语大全 一、 含有水的四字成语大全 水字成语 水字当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

      成语解释
    • 带有山和海的成语

      内容导航: 带海和山的成语大全 山和海的成语的全部在一起 带山和海的成语 形容“山和海”的成语有哪些? 一、 带海和山的成语大全 人山人海、 排山倒海、 海誓山盟、 山珍海味、 刀山火

      成语造句
    • 带顾字的四字词

      内容导航: 关于拜访的带顾字的四字词语 关于“顾”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带左和顾的四字词语 含有顾字的四字词语 一、 关于拜访的带顾字的四字词语 三顾茅庐sāngù-máolú 东汉末,刘备三

      成语故事
    • 人生在世到底为什么而活?

      内容导航: 人生在世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人生在世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而活呢? 人生在世,到底为了啥而活? 一、 人生在世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我们人生在世倒底是为

      成语大全
    • 妆组词成语和词语

      内容导航: 扮四字成语组词有那些 为组词语有哪些成语 词组词四字成语 对字组词语有哪些成语 一、 扮四字成语组词有那些 乔装打扮、女扮男装、男扮女装、梳妆打扮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

      成语解释
    • 形容逝去青春的成语

      内容导航: 形容青春已逝的成语 形容“青春流逝”成语有哪些? 形容青春a逝去的成语 形容青春逝去的成语 一、 形容青春已逝的成语 【成语】: 青春难再 【拼音】: qīng chūn nán zài 【解

      成语造句
    • 含有“粉”字的成语 至少5个,带解释

      内容导航: 带粉字的五字名字、 求多几个!! 5个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带解释,带造句快快快急! 带”而”字的成语(不少于5个) 5个四字成语及介绍解释 一、 带粉字的五字名字、 求多几

      成语故事
    聚合标签
    含地字的成语有哪些 AABB式四字词语有哪些 天意下联:群内红包发个不休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后... 带卧字的成语有哪些 请高人分析五行取名,急需 古田临水宫的简介 用······像那……一样……造句 相能组什么成语呢 天母是顺天圣母吗? 带水字的成语有哪些 坍怎么读音是什么 求助各位大侠帮帮忙 带“烧”字的成语有哪些? 文学 人文 文化 人生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及解释一动不动 “天倾其西北、地陷其东南”说的是什么意思? 柳永的《鹤冲天》谁知道? 形容灯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死的词语 形容人很老但很有学问的四字词语 什么隐什么现的成语 尔自主张是何意? 带有痛字的成语 唐与梁师都一役在何处 表示逢人说好话的成语 歌词都说我风流倜傥无敌霸王枪这首歌名叫什么? 高瞻远瞻事业中兴,飞黄腾达基础固磊,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出处? “老夫聊发少年狂”是什么意思,描写什么意境啊? 里应外合猜一生肖 大荒十大妖女是谁啊 和飞黄腾达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庭什么棋什么补充词语 说短不短怎么翻译成英文 有句农谚说“早晨立了秋,球后凉飕飕;晚上立了秋,秋后热死老犍... 文言文旧唐书的翻译 带有“文”字的成语 形容脸上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是什么成语 关于无眠的四字成语 长篇古诗词大全 飞扬跋扈为谁雄说的是谁? 带臂的成语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求回南雀的(陈伤)全文加番外txt百度云 与灯有关的成语 “气”加什么偏旁可以组成字? 请教一下这一首诗的意思 岿然不动中的岿是什么意思 梭是什么意思 团字开头的成语 ()()()... 有一个成语叫什么举而望步来的 颇的拼音是什么 山东、山西的“山”指哪座山? 《爱的教育》里的好词好句好段有哪些? 王曦之《兰亭序》全文求 成语什么不动 腾组词有哪些 漫、水、厚、义、高、 斅怎么念? 就永不回头观望.即使山崩河枯 天成语有哪些 疯狂猜成语一个人... 倥偬造句 中带有而的成语有哪些 “奋袖出臂 四字词语 红旗上面腾腾腾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