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文言文注释的内容包括那四个方面?
文言文的翻译手段如下:1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2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3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4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5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6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做到“信”“达”“雅”。
二、文言文的注释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帮助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人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是爱好广泛而且能够坚持不懈地勤勉苦学.
启示:一个人能否成才,很多时候不在于拥有什么样的条件,而在于你有什么样的行动.
三、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上所有文言文的注释有哪些?
区别一: 含义不同
1.“注”就是解释古书原文意思。
2.“疏”是相对“注”而言,即解释前人注文的意思。
3.“释"就是说明的意思。
4."笺":孔颖达《毛诗正义》中说,‘’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区别二: 侧重点不同
1.“注”除对思想内容解释外,侧重于文字解释,以扫除读史的文字障碍。
2.“疏”是对经、传的进一步疏导说明,它的说明应该和经传的意义保持一致,即所谓的"经不破传。
3.“释"侧重解释说明这重含义。
4. "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关于"解释"的意思:
“注“、”疏“有时也可称为“正义”。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
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作“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章句: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
集解: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
四、文言文的译文以及注释
取而代之 [qǔ ér dài zhī]
意思: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取代。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意思:秦始皇在会稽游玩,度过浙江,梁与籍一起在观看,籍告诉秦始皇说:你可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