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
【拼音】: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解释】: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事】: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答案:当局者迷。
1、当局者迷
【拼音】: dāng jú zhě mí
【解释】: 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
【出处】: 宋·辛弃疾《恋绣衾·无题》:“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举例造句】: 希望我们大家互相勉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工作与学习五》
【拼音代码】: djzm
【近义词】: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反义词】: 旁观者清
【灯谜】: 棋散不知人世换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当事人糊涂
【英文】: blundering are those concerned
【故事】: 唐朝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魏征整理修订的《类礼》列为经书。唐玄宗命元澹校阅,右丞相张说认为已经有郑玄作注成为经书。元澹写《释疑》表明自己观点:郑玄的注过时了,魏征不是下棋人,他是旁观者所以注解得比较真实。
2、不识庐山真面目
【拼音】: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解释】: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举例造句】: 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拼音代码】: bslm
【用法】: 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
【英文】: fail to see what Lushan really looks like--fail to see the real appearance of person or a thing
【故事】: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