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大全 > 下列划线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微 ...

下列划线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微 ...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1-09-20 10:43:08
阅读:

1。《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遂与外人间隔(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D。未果 后遂无问津者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出: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复:复前行 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4。简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⑤宜乎众矣( ) 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3。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4。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属引凄异( )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5。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
2。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6。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水皆缥碧( ) ②互相轩邈 ( )
③好鸟相鸣( ) ④经纶世务者( )
4。简答。
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
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

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
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表现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7。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五柳先生传》)
1。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 之:①无怀氏之民欤 ②葛天氏之民欤
B。 其: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 焉:①因以为号焉 ②且焉之土石
D。 以:①以此自终 ②以乐其志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②亲旧知其如此 ( )
③箪瓢屡空,晏如也( )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
4。详读全文,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5。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8。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②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

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9。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④腰白玉之环 ( )
⑤益慕圣贤之道( ) ⑥媵人持汤沃灌 ( )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5。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10。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之:四时之景不同 心乐之,伐竹取道 C。者:射者中,奕者胜 晦明变化者
B。乎:颓然乎其间者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D。也:太守宴也 众宾欢也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而: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C。为:酿泉为酒 山峦为晴雪所洗
B。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D。然:杂然而前陈者 颓然乎其间者
3。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暮:朝而往,暮而归 苍然暮色 B。发:苍颜白发 野芳发而幽香
C。乐:宴酣之乐 而乐亦无穷也 D。往:朝而往,暮而归 往来而不绝者
4。填写。
①试简析文段的语言特色。
②试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③试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5。选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 )
A。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B。山肴野蔌:在山中在野外所做的美味食物。
C。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D。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
6。品析有误的一项。 ( )
A。第一大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二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7。翻译下面句子。
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

④不清的主要原因是:
3。用“‖”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4。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①静态:
②动态: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而描写水清。
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
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12。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斯: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极: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景: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忧:忧谗畏饥 生于忧患
2。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而:感极而悲者矣 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C。则:则有心旷神怡 则有去国怀乡 D。然:满目潇然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 ( )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4。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
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
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
5。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6。解释下列短语。
①日星隐耀:
②樯倾楫摧:
③一碧万顷:
④静影沉壁:

13。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D
1。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把,用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2。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1、以乐其志【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3。重点虚词
  1 以 因以为号焉 “用”,助词   2 因 因以为号焉 表顺承,“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 翻译成 是
4。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缺少主语: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   4、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5、流传下来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6。中考练习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处所 (2)到,目 (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2)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3)期在必醉(期望)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1)清楚 (2)体会、领会(3)期望(4)辈、同类   2、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4、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陶渊明 五柳先生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道,“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以他众多诗作抒发了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 。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语调的轻微变化   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描写、陈述——舒缓陈述的语调   第二段: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
编辑本段总体概括
  五柳先生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表现先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志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怎样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与他“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分,又不求利益,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不求甚解也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一种反应。   五柳先生总体概括:    “不”字为一篇眼目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恬淡自足)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胸襟开阔,意存高远)   “家贫不能常得”( 开朗乐观)   “不蔽风日”(开朗乐观)   “曾不吝情去留”(耿直率真)   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主旨   作者用凝练的笔法,以他人的视角,勾勒了一位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自己对超凡脱俗的、高尚的精神境界的坚守,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自传)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抗争。   主旨   本文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钱先生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见“有关资料”《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糅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二、问题研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三、重点字词解释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指书中的旨意。)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期,期望。)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说明作者居住环境的简陋。)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四、难点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

D没有古今异义!或一般都是,造字古意有增加的意思,,曾字有反复的意思。
不知道答案是不是,但我翻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相关推荐

    聚合标签
    那些生蚝煮过了后,不张开壳 是不是死掉了,不能吃 榨西瓜汁去掉西瓜子吗 国史是什么? 核舟记 译文+字词翻译 中国共产党是1927年成立的? 教育 形容灯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李鸿章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天成语有哪些 疯狂猜成语一个人... 卧榻之侧 祖国陆沉人有责 中医中所说的五伤七劳是指什么? 臂可以组什么词语有哪些 写出华丽的词语 形容“天气很黑”的成语是什么? 坍字的读音 梦见亲人头部受伤流血了是好是坏? 表示母爱的句子 簇锦团花是成语吗 含乌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的成语有哪些? 四字词语1000个 带有腾字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寻找的AABB式的词语有哪些 表示很香的四字成语 人心莫不有知 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到底是什... 以臂开头的成语接龙 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英语 解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迤逦 兀组词语有哪些 比喻一件事情想有好的效果结果越弄越糟糕 有个成语怎么说来... 曹操曾经这样评价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 疯狂成语xx一x 带胸 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怎样形容?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什么意思? 骈文是什么? 柳永的《鹤冲天》反映了柳永 成语 什么死什么悲 《亲兄热弟》片尾曲的歌词 徙木为信 的故事是什么? 什么什么中什么成语有哪些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什么意思?又是出自哪里? 含有死和生的成语 完美世界境界划分及宝具等级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和五帝各指的是什么 王勃写的诗有哪些? 死气白咧的反义词 铁字旁加强念什么?什么意思 成语 小惩大诫 的出处? 臂词有哪些成语 臂开头的成语接龙 天塌地陷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含“臂”字的成语有哪些? 四渡赤水的故事,概括,越少越好 一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一生当中 以腾字开头的成语 什么以什么对的成语 花蛤没有张开壳是因为烹饪之前就死了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是什么意思 篇幅较长的唯美古诗词有哪些? 生牡蛎壳开口了,是不是死了,还能吃吗 “乌黑乌黑的什么”填词语“乌黑乌黑的乌鸦”对吗? 关于里外的词语 我想做黑脸娃娃,百度出来新街口那边团购的只要58.68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