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桃园三结义真的存在吗?
光明网 2015-09-14 20:16:55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相信大多数了解三国史的人,都是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开始的,至少我是先看的《三国演义》,后来才逐渐的涉猎三国史。
罗老先生在《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写的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可以是妇孺皆知。
罗老先生以天下大势开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黄巾起义彻底搅乱了大汉这个本已经风雨飘摇的社会,朝廷准许州郡招募义兵应对暴乱,幽州太守刘焉听了校尉邹靖的意见募兵讨贼。
涿郡有一个年方二八的英雄叫刘备,中山靖王的后代,看见了募兵的榜文慨然长叹,被屠夫出生的张飞看见了,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读到这句话时,就觉得张飞不仅仅只是一个莽夫,至少他懂得爱国。刘备看见这人形貌异常,和张飞走进一个客栈喝酒,英雄都是喜欢喝酒的。
恰好关羽推着车子进店,对酒保说要去投军,刘备发现关羽威风凛凛,面如重枣,髯长二尺,相貌堂堂,就请关羽一起喝酒,关羽也不推辞,自古英雄都非常的豪爽。
英雄在一起肯定就不像普通人一样,普通人在一起说的是笑话,或者拉拉家常,但是刘备、关羽和张飞在一起谈的是国家大事,关注的是政治形势。 最后三人谈得越来越投机,刘备就把自己的志向给关羽和张飞说了,三人志向相同,决定到张飞的庄上共议大事。
张飞的庄园后面有一个桃园,张飞提出要和关羽、刘备结为异姓兄弟,共同打天下,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上报国家,下安黎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最后结拜完毕,以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正史中并没有关于“桃园结义”这个故事,在《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刘备只是和关羽、张飞像兄弟一样,并没有说他们有结义之情。
言归正传,还是先来体会一下罗老先生的写作艺术,并且看看哪些地方的记载与正史有所不同。众所周知,陈寿的《三国志》成书于西晋时期,而罗贯中先生出生于元末明初,能够写出这样的历史小说,是绝对不可能没有浏览过《三国志》的,所以说就排除了罗贯中笔误的嫌疑。
首先,幽州太守刘焉听校尉邹靖的建议出榜募兵,但是根据正史记载,刘焉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最后担任了益州牧,可偏偏就没有做过幽州太守。
其实我们了解了刘焉的生世,也就不难理解了,刘焉是汉鲁恭王的后裔,正宗的汉室宗亲,罗老先生在这里安排刘焉做幽州太守,就是为了引出刘备的生世,并且还和刘焉认了亲。
当然安排刘焉在幽州做官,也不仅仅这么简单的,汉室宗亲这么多,幽州牧刘虞也是汉室宗亲,为什么罗老爷子非安排刘焉而不是安排刘虞呢? 众所周知,刘备在隆中面试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就为刘备提出了取荆州和益州为根据地,最后进军中原的战略宏图,而且刘备也是这样实施的。
曹操赤壁之战败退北方之后,孙权将荆州借给了刘备,才有了安家之所。然而刘备要想得到益州,明着进攻益州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孙权和曹操都盯着刘备的,以刘备的实力还不敢,那怎么才能明正言顺的去益州呢?
而此时的益州牧就是刘焉的第四子刘璋,刘璋拥有整个西川,却被北边割据汉中的张鲁欺负,想当初刘璋的老爸可是认了刘备这个侄子的,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罗老先生为了让两个故事之间环环相扣,才将安排刘焉为幽州太守,其实这就是罗贯中写作艺术的独特之处。
在涿县的大街上,刘备看到募兵告示,长吁短叹,张飞看见后,一顿训斥,从这个情节来看,张飞与刘备相比更像一个英雄,不过张飞是逞英雄,而刘备想的却是自己拉一支队伍讨伐黄巾贼寇,那刘备为什么要叹气?他不是不想报效国家,只因为他家境平寒,没有起兵的资金,所以面对榜文感到很无奈。
事实上,刘关张三人没有桃园三结义。理由是:(1)正史没有记述,《三国志》、《资治通鉴》从未提及此事;(2)三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应是关刘张,而不是刘关张。
《三国志·先主传》中无刘备生年,仅说他死于章武三年(223),时年六十三。先人计算年龄都算虚岁,照此逆推,刘备当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因此,刘备的生卒年代应是161~223年。
据钱静方著《小说丛考》:康熙年间关羽家乡出土的关侯祖墓碑记知,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六月。所以,柯汝霖《关公年谱》认为,关羽实长刘备一岁。关羽的生卒年代应是160~219年。
张飞的生卒年代,《辞海》介绍:?~221年,根据《关公年谱》“张飞小刘备四岁”之说,应是165~221年。
《三国志刘晔传》也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历史上,刘、关、张三人关系确是非同一般。《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刘备正在乡里聚合徒众,关羽、张飞便投其门下。后来刘备为平原相,又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经常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后来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也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关羽和张飞都以勇略著称当世。魏国谋臣程显赞誉关张“万人之敌”,周瑜称赞关张为“熊虎之将”。所以,刘备特别宠信关张,视他俩为心腹之臣。以致于后世论史者,如明末清初王夫之就认为:“刘备待关张之信,胜于对诸葛亮之诚。”
以上几段史料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则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二则是“恩若兄弟”而非结拜兄弟,史料也无结义之说。所以说,历史上并没有真实的“桃园三结义”这个典故。
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假的,因为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这件事情,其实刘备在当时聚众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就已经投靠在了刘备的麾下,这是史书记载的。刘备后为平原相,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人多的地方),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还说了一句话:“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
而且当时在三国演义书中也写到,在当时黄巾军起义的时候,当时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随后,他在同一天先后认识了张飞、关羽两位豪杰,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次日,三人便举行了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当时“年已二十八岁”似是有误。因此刘备当打大哥的事也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是假的,是人们虚构幻想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版本包括史书的记载至少对三个人的义气相交、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特点是认可的。《三国演义》普及民间,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时,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开篇故事,才就变成人们口中话题而津津乐道。
而且三国演义中写道了桃园三结义,也可能是罗贯中结合民间传说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才写出来的。罗贯中他的生平事迹多不可考,有说他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有说他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人,有说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此桃园三结义歌颂的是之间的义气,至于故事是假的,就显得不是特别重要。
三国毕竟是本小说 文学价值很高 但是和真正的历史还是有很多出入的 有些东西其实没必要追究他是否存在 不过既然LZ问了 我就找了点相关资料 信不信在于LZ个人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说到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 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 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