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1: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胜似一年。 ”
出处2: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黄河改道而变为在黄河西岸。
意思是: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在安史之乱之后。那个时候,郭子仪立下了军功,所以唐明皇很看重这位大臣,就想要拉拢他,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郭子仪做儿媳妇。
可没想到,自己女儿生下来的孩子,竟然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可谓是特别娇气,并且长大之后对于金钱一点概念都没有,想花多少就花多少。这才导致家境败落之后,这个孩子只能够在外面乞讨为生。
有一次他在讨饭,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河西庄,想起来自己以前的奶妈便是这个村庄的人,就想去看一下。可找了好多人来打听,都没有找到奶妈的住处,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下来。
这个孩子想要问对面来的农夫,看看他是否知道,却没想到巧得很,这位农夫便是乳母的亲生儿子。他跟着农夫去到了家里,发现家里面有很多的粮食,而且也不乏有众多的家畜,顿时惊呆。
他以为农夫每天要去种地,肯定因为家境特别贫困。却没成想,家里还是特别富有的那种,就很不能理解,问那个农夫,为什么这么有钱了还要下地劳作呢?
农夫声称,就算再有钱,如果坐吃山空的话也活不下去,还不如一边攒钱一边挣钱,这样才是为人的乐趣。他听完这番话后,感觉特别的难过,也因为这个典故,才有了那句话的产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最早出自于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出自于《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胜似一年。 ”
(2)”莫欺少年穷“出自于《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白话释义:宁可看不起没钱的白头老翁也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因为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少年人如果努力迟早有天会飞黄腾达的,就不相信一辈子总是穿着有破洞的裤子。
扩展资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个谚语,东、西,指河的南北岸。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黄河改道而变为在黄河西岸。故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
原句在电视剧《斗破苍穹》(吴磊版)作为台词出现。第二集萧炎被退婚时,想当年母亲自刎,父亲自废斗气,萧炎实力不济被逼吃了婚约是何等屈辱,萧炎留下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与纳兰嫣然定下三年之约。
儒林外史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穷!
——吴敬梓 《儒林外史》
- 上一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水浒传中谁说的
- 下一篇:三复白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