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指的是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
三元分别为: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殿试的“状元”
出处:清·李渔《笠翁对韵》:“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意思是:科举考试时,连中三元的人,肯定是才华横溢,就像千顷田野一般博大精深;在朝中官居一品,俸禄高达万斗粮食。
出自:清 李渔 《笠翁对韵》冬
1、三元及第:
三元分别为: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殿试的“状元”
三元及第:表示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又称“连中三元”。事实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历经改革,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最为正规的科举程序。以清朝为例,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三元及第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寥寥无几。
2、一品当朝
古代寓意纹样。“一品”,为封建王朝官员最高等级,鹤性清高,常用作一品官补子的图案,鹤为羽族之长,被称为“一品鸟”,在我国传统的鸟文化中,鹤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仅次于“凤”(皇后),故用鹤表“一品”。
画面绘有仙鹤立于岩石之上,借喻人臣之极。“潮”与“朝”谐音,仙鹤当潮水而立于岩石,寓意“一品当朝”表示官位极高,主持朝政。亦有的画一着袍服官吏,手持一长条锦帛,上书“当朝一品”四字。
扩展资料:
《笠翁对韵》作者李渔,号笠翁,李渔在六十岁前后,开始系统地总结他的经验,使其上升为理论。康熙十年(1671),《笠翁秘书第一种》即《闲情偶寄》(又叫《笠翁偶集》)问世,这是李渔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结晶。
《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堪称生活艺术大全、休闲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
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元及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品当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笠翁对韵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同一个考生乡试得第一,称解元;会试也得第一,称会元;而殿试又得第一,称殿元,也就是状元,这叫三元及第。在科场中,好手如云,竞争激烈,能够榜上有名,已属不易,而连中三元,更是风毛麟角,难中之难。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只有17人。就是:
(唐)崔元翰(公元729—795年) 张又新(生卒不详)
(宋)孙 何(公元961一1004年)
王 曾(公元978—1038年)
宋 庠(公元996—1069年)
杨 置(公元1014一1042年)
冯 京(公元1021—1094年)
王岩叟(公元1061年明经及第)
(金)孟宗献(生卒不详)
(元)王宗哲(生卒不详)
(明)商 辂(公元1414—1486年) 黄 现(生卒不详)
(清)钱 启(江苏苏州,生卒不详)
戴衢亨(公元1755—1811年)
阿继昌(广西临桂,生卒不详)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 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 上一篇:万丈高楼平地起,下一句是什么
- 下一篇:七嘴八舌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