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波杂录》所载,我国唐代社会的主要行业为“三十六行”,即:肉肆、宫粉、成衣、玉石、珠宝、丝绸、纸、海味、鲜鱼、文房用具、茶、竹木、酒米、铁器、顾绣、针线、汤店、药肆、扎作、陶土、仵作、巫、驿传、棺木、皮革、故旧、酱料、柴、网罟、花纱、杂耍、彩奥、鼓乐、花果等。
徐珂在《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由此可见,“七十二行”是一个虚指数,今天人们常说的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并非具体数字。事实上,社会行业的分工已远不止七十二行。
盗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成体系,有完整手艺行规传承的行业,共有七十二行,盗墓属于外八行,虽然这行因吃死人饭,散死人财而为世人所不齿,但它包括的胆量,知识,技术和传统是其他任何一行也无法比拟的,所以又有一种说法为,七十二行,盗墓为王。
小说中把盗墓的门派分为四派,分别为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门人又被称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发丘将军。有称“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当然这些都是小说杜撰出来的,不过我倒听老人说过,盗墓贼分为南派和北派,虽有门派之别,可所精通的技术其实差别不大,一般为强体术,风水学,历史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之类的综合学术。也有人身怀缩骨功,青衣术等世人所不知的秘术,据说湘西辰州的赶尸术也曾被容入其中。
小说中把盗墓的情节过于夸大,没有人会霉运到顶,每次进墓都会遇粽子,中邪术,而寻龙定穴,搬山填海的手段又言过其实,其实盗墓的方法总结起来无外乎四字诀,望,闻,问,切。一望为看风水,也就是盗墓者多会风水之术,以风水判断墓地的大小;二闻为闻气味,多玩鼻子之术,可于一小撮土就可断出为哪代墓葬,使人惊叹;三问多为能言善辩之人化装巧扮,去各地游访,专与老人谈古论今,用以得取墓葬信息;四切为把脉诊断之意,有三层说法:一为根据土层来判断墓葬的年代和大小,二为在墓中棺材里摸死者身上的物品,先头后口至肛门最后到脚,作为无所差池,必然为心思细腻者,三为用手摸出土物品,以判断物品的价值大小。
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就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而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更为盛行,各朝各代均有此事发生,且不在少数,唐人所谓的“群盗多蚊虻,荒冢入锄声,髓髅半出地,白骨下纵横。”也反映了盗墓风习的普遍,于是有“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之墓也”的说法。
七十二行,盗墓为王,盗墓倒斗,摸金为王
- 上一篇: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什么意思?
- 下一篇:万念俱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