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八蛇矛的使用技法,和普通长枪基本没有区别,不同之处是利用它的双刃,拨划,伤害对方。另外矛尖采用仿生学原理,宛如毒蛇吐芯,矛尖稍下处有左右两只小倒勾,倒勾顶部有小孔,可放置各类毒药、迷药、麻药、春药,用天山雪莲膏密封,融血即化,矛尾内藏六枚透骨钉,可通过底托下的机关发射,诈败、逃生时的射杀对方。
拿“尺”这个长度来说,今天的标准尺大约是33.33厘米(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但是在秦汉间,却只有23.1厘米(据《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也就是说,汉代的一尺,大约只有现在标准的70%。以此来算,张飞丈八蛇矛的长度实际是4.16米。
有点长吗?看看他的身高吧,《三国演义》第一回里有交代:“身长八尺,豹头环眼”,也就是说,张飞身高为1.85米,这在今天也算是个大个子的人。
那么,身高1.85米的张飞,拿着他的4.16米的长矛,能使唤得开吗?这可是个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尤其是张飞本人。我们知道,兵器是用来克敌制胜的,使用自如、得心应手的兵器,是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前提,兵器合不合手,实在是个“要命”的问题——不仅要敌人的命,也有可能丢了自家的性命。
下面,我们就从古代兵器的长度说起,来认真研究一下这柄“丈八蛇矛”。
古代的矛一般有多长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矛。矛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军队里装备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兵器。它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经历过由兽骨、青铜到铁的演化;矛柄一般用木头制成,讲究点的,还在木芯外包上竹片以增加弹性和韧性,号称积竹柄。在名称上,矛也被称作“枪”,骑兵所使用的、加长的矛,也叫做“槊”。
俗话道“一寸长、一寸强”。冷兵器时代,武器越长,自然越能拒敌于远处,从而保存战斗力。但是,这“长”,也要有个度,如果一味追求兵器的长度,而造成使用不灵活,那就适得其反了。
古代的矛,大致有多长呢?从现存的考古发掘实物来看,其长度还是很可观的。比如,湖南长沙出土过春秋时期的积竹柄,长达2.97米;在秦兵马俑中出土的积竹柄,长达2.80米左右,这些还仅仅都是矛柄的长度。那矛头又有多长呢?一般在30多厘米左右,也有再长一倍即60多厘米的,甚至在四川金堂县还出土过84厘米的汉代长矛头。
以此来推算,一件标准的长矛,矛柄为3米左右,矛头为30~80多厘米,它的长度应该是3.3~3.80米,取个中间数,大致可以认定古代普通长矛的长度为3.5米左右。
矛的长度和兵种、身高的关系
还有一点我们也应明确,即在对武器的选择上,普通士兵和将军、统帅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士兵可能是被动地、集体地使用某种兵器,而将军则有可能自主选择自己所擅长的兵器,甚至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武,去特制超常规的兵器。
另外,马上、步下和战车里,所使用的兵器也不相同。在春秋战国前的战斗中,车战十分常见,这种武装车辆,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冲破步兵的队列,所以是骑兵出现之前冷兵器时代的重装备。战车的作战半径,据研究在3.20米左右(见《轻车锐骑带甲兵》,王学理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若以车内士兵手持长矛来看,算上手持的部分,其长矛的长度也该在3.5~4.0米左右。
一个士兵所持武器的大小,和他自身的身高、力量有直接关系。力量可以后天练成,身高却很难改变,所以,古人总结出一个身高和兵器长度的大致比例关系,如《周礼》“考工记”里说:“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则弗能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即所持兵器不能超过自己身高的3倍,这大概是从实战经验中得出的经验教训。
秦汉时古人的身高大致是多少呢?我们可以从俗语“七尺男儿”来做个推断,按照前面所述尺度标准来换算,秦汉时身高七尺的男子,相当于今天1.62米;这是普通人的平均身高,军队挑选士兵,可能尽量要求身材高大些的,像秦兵马俑里的士兵,最矮的,也有1.75米高,即七尺六的身高,像张飞是“八尺汉子”,算是比较出众醒目的。
若以平均1.7米的士兵高度来看,他所持的长矛,在定制上的最大极限是5.1米。从前文可以看出,古代普通的矛长度在3.5米左右,其实正好比士兵平均身高长一倍。
骑兵的身高——马和骑手的总高度,我们也可以大致推算一下,还是以秦兵马俑为标准,秦时战马高度约为1.33米,士兵骑在马上大概在2.0米左右,那么他就应该使用4.0米左右的长矛。
所以,以张飞身高1.85米的大块头,骑在马上,使个4.16米的长矛,只能说是正合适。
- 上一篇:三从四德是哪些内容?
- 下一篇:万水千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