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成物不可损坏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君子以检德辟难。
(君子以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为于家
(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没一粒都是这么辛苦得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该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明、清时期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
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碗净福至
《朱子家训》,也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
作者朱用纯(1627--1698),字致一,自号柏庐(昆山现有柏庐小学),故世称朱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27年)。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朱用纯始终未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原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含义】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
- 上一篇:一本万利相近的成语_1
- 下一篇:一波未平息一波又来袭 是那首歌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