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新人出道就被说成了新闻怪物,收获的成绩不错,内心膨胀,就不太谦逊,尤其是在对待大棒方面,给人一种不尊重前辈,太放肆的感觉。
2、杨菊花的鸟操作,老是拖大棒奶他们,引起了vip的反感,就只能冷一下了呗。
3、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占其他人的道了,只能避一下。
Zeiss Ikon是蔡司相机子公司,仅次于徕卡发明135相机的第二年由蔡司公司成立,开始几年研发的相机都难以跟徕卡抗衡,直到1932年推出CONTAX系列。CONTAX跟徕卡是两个不同的市场策略,徕卡是以简单实用为产品核心,所以徕卡的产品线在那个时候以M系列为主,有点类似现在的苹果,一款产品打十年,CONTAX则以最领先的技术和功能为核心,所以CONTAX代表了IKON最高的成就,于是就有了IKON的中低档和CONTAX的超高档区别,一般来说CONTAX才代表了IKON的能力和技术。
CONTAX 1拥有最长的测距基线(100mm),纵走式焦平面快门,由11片金属片组成,靠转盘可以设定快门速度,最高达1/1000s。那时候的徕卡是螺口相机,年代应该是徕卡1机型,布帘最高快门1/500,可见当时的CONTAX技术是领先徕卡很多的,而到了CONTAXII的时候,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测距取景器,快门速度最高达1/1250s,当时的徕卡还没有推出测距机型。到了CONTAXIII的时候,则是内置测光表,比徕卡内置测光的M5足足早了接近20年,然后单反相机的发明者也是CONTAX,在那个年代基本上是IKON的天下,徕卡在那个时候只算中低端相机,高端相机只有CONTAX,技术上是全面领先于徕卡的。
再后来,就是2战了,蔡司太牛逼被军管了,为德军生产大炮、坦克、飞机的瞄准器,所有民用产品暂停生产,徕卡那个时候没有达到军备物质生产的资格,逃过了一劫,反而获得德军大量的普通相机生产订单,这个阶段是徕卡翻盘的阶段,也造就了徕卡相机2战传奇,因为那时候蔡司的库存都卖光了,工厂又被军队征用无法生产,眼巴巴的看着徕卡蹦哒。再后来就是德国战败了,徕卡运气好工厂在盟军占领区,而蔡司很悲催,整个蔡司所有的财产都在苏军占领区,虽然美国人大力周旋但苏联人还是几乎搬空了蔡司,也就导致了战后有东蔡司和西蔡司两个品牌存在的缘故。这个变故等于蔡司被活生生的瓜分掉了,包括技术、设备、专利和大量的工程师。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蔡司积累下来的专利和技术,几乎都被苏军拿走了,对于苏联来说资本主义的专利和技术不需要保护,导致了蔡司许多绝密的技术外流,直接断了蔡司的命脉,向现在很多品牌的镜头光学设计都是蔡司发明的,被苏联人直接公开成为不受专利保护的技术,我们现在看徕卡现在许多经典镜头,本质上仍旧是蔡司当年首创的专利设计的变种。等蔡司好不容易恢复元气的时候,那个时候世界摄影器材基本以徕卡为标签了,后面蔡司不断发力去追,都无力回天,再后来么大家都知道了,蔡司直接斩断了民用摄影的产品线,只以工业、航天、科学和电影的光学设备为核心。蔡司的强势在光学上而不是具体产品制造,例如蔡司最牛逼的零膨胀玻璃,在太空高温和低冷环境里达到零膨胀,制造太空望远镜、航天飞机镜头的绝佳材料,这些都是徕卡所不具备的能力。蔡司也是德国收购法案保护的公司,属于国家战略资源不允许外国资本收购,而徕卡则是不断被卖来卖去,一度还被爱马仕收购了。
这个故事的本质就是,在照相机班级里,蔡司按着徕卡在地上打,然后被老师抓走了,再后来就转学去光学班级了。在照相机市场蔡司不是输给徕卡,而是输给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