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积德行善的故事 (看完可改变你一生 ) 常存善念,地灵人杰 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村落里有一座寺院,自从建寺以来,人们在寺里只许谈论生命、慈悲、安 详、和谐、真理等语言。日子久了,这座寺院便酝酿了一股很强的念波,许多病人走进这座寺院, 疾病便告痊愈。由此可见:心念对於风水和环境的影响。《生命的旋风》 范仲淹的人生理论 范仲淹,字希文。他小时候,父亲就过世,家境非常贫穷。每天吃一小块粥,勤奋刻苦读书, 以天下为己任。他时常以「读书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 有一天,他问一位算命先生:「我将来可以当宰相吗?」 算命先生回答:「不行!」 范仲淹再问:「我能不能成为名医?」 算命先生惊讶地说:「你刚才理想那麽高,为什麽一下子降低这麽多呢?」 范仲淹回答:「只有宰相和名医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称赞他说:「你有这种仁心,真是当宰相人才!」 后来,范仲淹考上进士,做了「秘阁校理」。他博通六经,许多学者都来请教他,他为他们 讲解不倦。 他拿出自己的薪俸来请四方游士吃饭。儿子们有时没衣服,便穿著游士的衣裳外出,范仲淹 也觉得颇自在。 不久,他当了「右司谏」,遇到旱灾和蝗虫害,奏请皇上派遣特使调查救济。他禀告皇上说: 「假如宫中半日没有吃,会怎麽样呢?」 宋仁宗产生恻隐之心,命仙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的灾民。每到一个地方,就搬出仓库的粮食救 济灾民。 他奏请皇上除去政治上十几种弊端,后来做了「参知政事」(为宰相副职,简称「参政」)。 敌军侵犯边陲,他自己请求亲赴边疆。麟州发生寇匪,许多人请他不要去,他为了修筑旧寨,招 服流亡的人,免除他们的租税,并且把酒的专卖权开放给人民经营,河外从此便恢复安宁。 他生性好施,凡是贫穷的亲戚或没亲戚关系的贤者,他都施舍。当他刚显赫时,他想照顾亲 族,力不从心者长达二十年。从西陲挂帅到参大政后,他常在故乡买千亩良田,号称「义田」, 以帮助族人,达到每天有饭吃,每岁有新衣,婚娶凶丧有补助的理想。他从族里选择一位年老而 贤能的人,主持计划和出纳。 有一天,他得到钱氏南园,想要搬去居住。听到风 水 先生告诉他:「住在那里,子孙会出 公侯卿相!」 范仲淹回答:「只有我们一家人独享富贵,不如附近的人都能在这里受教育。得到富贵的人, 岂不是更多吗?」 於是,他就把那块地捐献出来兴建学校。 他与富郑公(即富弼)共同管理朝政时,看见监司簿有不才的官员,他便一 笔勾消(撤职或资遣)。宰相富弼说:「一笔勾消很容易,但恐怕被撤职或资遣 者一家人会伤心?」范仲淹回答:「让一家人伤心总比让一路的人伤心好吧!」 他处理这件事情非常得体,不会以小惠为仁。 他逝世后,皇上号「文正」,并追封他「魏国公」。他的儿子纯仁也当宰相,纯佑、纯礼和 纯粹都是有名的卿侍。范忠宣公(即是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时常告诫他的儿子说:「一个最 愚笨的人,如果责备起别人,则显得精明;纵使一个人有聪明才智,如果宽恕自己,就会昏愚。 只要经常以责人的心责备自己,以宽恕自己的心宽恕别人,不怕不会达到圣贤的境地。」 有一位朋友请教范忠宣公,他回答:「只有俭可以养廉,只有恕可以成德!」 邝子元说:「宽恕是求仁的要道,而放大心量又是行恕的要点。学习放大心量应怎麽下手呢? 应该穷究事理,穷理则明,明则宽,宽则恕,恕则仁。范文正公曾经认为:命、运、风水、阴德、 学问,这五大要素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可知他本人也深信风水是确有其事。平常人煞费苦心、千 方百计去求得风水吉宅,范文正公竟然把它捐献给学堂。如果他不相信风水,那麽捐出南园还情 有可说。他明明相信风水,又能把好的风水献给大众使用,这是多麽难能可贵与高尚啊!《德育 古监》 苏东坡 (乐善好施,乃获吉地)苏洵、苏轼和苏辙是宋朝文坛的三位巨匠。相传他们文章会那麽出 名,跟苏轼(东坡 居士)曾祖母坟墓的风水有关。 苏东坡的祖父端正道人,乐善好施。曾经有一位异人,接受他许多恩惠。那位异人因此告诉 端正道人说:「你对我这麽好,我无法报答,我有两个穴地,一个会致富,一个会尊贵,希望你 选择一个穴!」 端正道人回答:「我希望子孙读书,而不愿他们有钱!」 於是,那位异人便邀他去眉山,指示穴地后,叫他拿著一盏灯,在穴地上点燃,虽然有风, 灯火仍不会熄灭。端正道人便把自己母亲的遗体下葬在那块地。 端正道人生了苏洵,苏洵又生了苏轼和苏辙,文章名震天下。 苏洵遇到大家饥荒或收成欠佳时,便卖田地来救济乡里的灾民。等到稻谷成熟,别人要偿还 时,他却坚辞不接受。甚至,家产弄光了好几次,仍然毫不后悔。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后来却 成为一名儒。 裴度贫贵人生(唐朝第一宰相) 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书糊口维生。他的 学问虽然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 有一天,他走到街上,经过一座寺院,看见一行禅师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后, 才去请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禅师熟视良久,说:「你天生贱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 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乞食街头、饥饿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听了,心里非常伤心,整天垂头丧气,连教书都无精打采。 数天后,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见寺里有一位妇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祷,祷告完毕,匆匆 离去。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二个犀带。他 想:这一定是刚才那一位妇女所有,於是坐著等待失主。 到了下午四点钟,那位妇女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匆匆地进门,扫视案桌一遍,不禁哇然大 哭。 裴度上前问她,妇人哭著说:「家父病重,家产当尽,昨日我请到名医,略有起色,所以今 天早晨,我赶去亲戚家,借到一条玉带,准备典押借款,做医药费。我行经此寺,顺便入寺祈祷, 不料心急匆忙,忘记携走玉带,等我到了典,才发现遗失玉带。我没有钱,家父一定无法活命, 尚有家母和弟妹待养,我不知道怎麽办才好!」说完,又大哭起来。 裴度奉还原物,妇人拜谢而去。 裴度回家途中,又遇到一行禅师。才走离数步,一行禅师呼唤裴度转身,对他说:「你必定 做了一件很大的阴德,我看你的容貌,蛇入口变为玉带纹,不但不会饿死,而且将来有无量的福 报,可能会出将入相!」 裴度怕一行禅师讽刺,回答:「爱说笑!大师说话怎麽前后矛盾呢?」 一行禅师回答:「七尺长的身体不如一尺长的脸,一尺长的脸不如三寸长的鼻子,三寸长的 鼻子不如一点心!」 裴度笑著说:「人心怎麽相呢?」 一行禅师回答:「要知天上意,须在云中取,要知心内事,须辨眼中神。你积了阴德,目光 不浮,紫气贯睛,口角纹长过陂池这部位,而且胡子均匀变美。做了阴德,脸上的相便会有所改 变,你必定享受极贵的福禄无疑!」 於是,裴度就把刚才在香山寺,拾还玉带的事告诉一行禅师,禅师也嘉许他的善行。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进士,由於官运亨通,过了十多年,他升任「博办大学士」(相当於今 天的副行政院长),不久,又升为首相。他升任首相的经过非常曲折: 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仙,出使蔡州,向诸军宣达政仙,回到朝廷后,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 贼的书状。 王承宗和李师道等叛贼计谋阻扰蔡州的援军,因此暗中潜伏京师,刺死掌握大权的重臣,而 且杀害了宰相武元衡。他们三度用剑袭击裴度,第一剑,砍断了鞋带,第二剑刺中裴度的背部, 却只划破了他的内衣,第三剑轻微刺伤裴度的头部,恰巧他戴了毡帽,所以剑伤不深。正当叛贼 追杀裴度时,裴度的随从王义,抓住叛贼而呼叫,叛贼回身用刀砍断王义的手,裴度才能逃脱。 由於裴度逃走过於仓促,不小心掉落沟壑中。叛贼以为裴度已经死了,所以才舍离而去。 皇上说:「裴度能够脱险,全是天意(其实是他的福报)!」於是命仙裴度为「淮西招讨使」, 而平定了淮西的内乱,并且封他为「晋国公」,经常奉命出使边地诸国。四夷的君长,一定会询 问裴度的年龄相貌,由此可见中国和夷族对他是多麽敬畏和佩服! 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终表现了很好的品德。他有五个儿子,也都被朝廷赐封爵位。(《唐 书》「裴度传」) (评)裴度在香山寺拾获贵重的玉带,看见遗失玉带的妇女来了,才把玉带奉还她。那位妇 女感动得流出眼泪,拜谢他,裴度笑著说:「你还是尽快回去救仙尊吧!」后来精通面相和命理 的人告诉他:「阁下积了阴德,前程万里,不是我所能预知的!」 裴度遇到叛贼,三度被砍杀而没死,这岂不是韩愈所说的:「盗贼砍不死,是神在扶持吗?」 其实,这正是裴度良好的品德所造成的。 为什麽裴度还玉带这件事能使他转短命为长寿,变贫贱为富贵,而且得到这麽大的福报呢? 因为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就在一个贪念。裴度的心比较清净,不但对他人所遗失的贵重物品无 动於衷,即使生死的问题,他也能置之度外。他心量宽广,所以福德也广大。如果他真的以归还 别人的遗物,心中一直庆幸自己拥有很好的德行,甚至向人大肆吹擂,那麽他所得到的福报也就 微少了。《历史感应统纪》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我家祖籍是江西,从九世祖起龙公才开始迁居湖南衡山。七世祖乐山公出生于清朝康熙十一 年,也就是西元一六七二年。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但未参加考试,而是跟从祖 父学医;并开了一家小药店;因为他的医术精良而且又乐善好施,所以医名大著。后来因为药店 被偷,因此关店歇业,还抵押了住的房子还债,暂时迁居乡下。当时的地方官绅,因为乐山公行 医救人,遭此不幸;于是就凑了钱协助他赎回原来居住的房子;另外再租一间房屋开药店。康熙 四十二年,也就是西元一七零三年,衡山发生了大瘟疫,求医的人昼夜不断,因而救活了很多人; 而乐山公对于穷人和受刑犯救济尤其的多。当时的县长葛公,以乐山公的盛德及博学多闻,特别 聘请他到县府里担任幕僚。并且向乐山公说:‘你存心救人,我没法报答,就教你的儿子读书成 名,作为对你济世救人的回馈吧!’乐山公接受了葛县长的建议,就送儿子先焘进入了雈峰与集 贤两书院读书。后来先焘不久考中了举人,又考中进士;乐山公当时已六十七岁,送儿子进京 参加会试,经过一个名叫滠口的地方,(就是现在湖北省黄陂县西南四十里处)正好碰到严冬的 时候发生了瘟疫,经公医治的病患,都能立病愈。乐山公七十四岁的时候,又带领儿子进京等 候任用,经由运河北上,当时的运粮船工有许多人得了传染病,经乐山公医治都能立刻痊愈。此 事遍传于各粮船间,许多粮船的病患,纷纷于船旁呼叫,并用绳子将乐山公乘的船系住,使船无 法前行,乐山公不忍见死不救,就嘱咐儿子先焘,改从陆路雇乘骡轿赶赴京城。自己留下继续治 病救人。经过了几个月,等到传染病停止了,他才到达京城。(人若是能够放下自己重要的事情 去救人,实在是最难能可贵的了。)此时正好先焘已奉派担任陕西省镇安县的县长,乐山公于是 陪却儿子上任。到达镇安县以后,指示山地民众,就地采药,以增加收入。
赵京娘,年方十七岁,随父去曲阳烧香还愿,遭强盗劫财劫色,幸遇赵匡胤拔刀相救,并且迢迢千里相送弱女子回湖北老家,一路兄妹相待,起居饮食坐怀不乱。
京娘感激不尽要以身报恩,赵匡胤说:“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
嗯,有。
公都子(1)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 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2),以省瞽瞍(3)为父 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 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4)其情(5),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不善,非才(6)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7)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 失之。’或相倍蓰(8)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 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9)。’孔子曰:‘为此诗者, 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译文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良不善良。’又有人说: ‘人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周武王当 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周厉王当朝,老百姓就横暴。’也有 人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虽然有尧这样 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象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善 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这样不善良的侄 儿,并且做了天子,却也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善良的长辈和 贤臣。’如今老师说‘人性本善’,那么他们都说错了吗?”
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 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 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 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 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 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 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 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 故。《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老百姓 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写这首诗的 人真懂得道啊!有事物就一定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所 以崇尚美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