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人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诗人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
扩展资料:
《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殉身无悔的态度、上下求索的精神、香草美人的喻托和悲秋伤逝的传统等方面。《离骚》诗中包含的殉身无悔的执着和坚韧,激励着后世诗人在诗歌中以这种顽强执着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社会,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爱情。
后世诗人还从诗中继承了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美好理想的追求精神,也继承和发展了诗中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品质这种独特的比兴手法。此外,中国古代诗歌的“悲秋”传统,当亦源于《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草美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骚
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如对楚王的称呼,不同的提法包含着不同的意义,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一般来说,“美人”、“灵修”带有褒义,包含着希望;而“荃”则隐含着指责的意味了。又如服饰,香花美草是主要的穿戴,再加上高冠、长剑和玉佩,把个诗人打扮得琳琅满目。
诗人以女子自比为出发点,又以男女恋情比喻君臣关系:“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再进而以媒人比喻政治上的中介人:“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进而,诗人又以心众女妒美比喻群小害能:“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最后,又以女子失恋比喻被谗见疏:“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诗人先对香花美草赋予善与美的品性,再把它们比喻成贤德之人:“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茝?”既而又把佩戴、饮食香花美草比喻刻苦自修:“扈江离与僻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接着,诗人又把培植香花美草比喻培养人才:“余既滋兰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当然,以下香花美草的芜秽就是比喻弟子的背叛变质了:“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另外,杂花恶草也成了小人的代名词:“薋菉葹以盈室兮”,“ 榝又欲充夫佩帏。”当然,这还要包括茅,包括萧艾。
屈原的作品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扩展资料
屈原在文学创新上对后世的影响:
“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继承并发挥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有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就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需要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是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弘瑰丽的特征。
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的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新诗体的创作——骚体和新的诗歌样式:
对于楚辞作品来说,它不仅有某些现成的五言句或七言句,更在于它除两字顿的节奏外,大量地创造和使用了三字顿的节奏。三字顿节奏的出现,是四言诗可以向五、七言转化的契机。因此可以说,《楚辞》是最早打破四言句式的诗歌作品,在它参差不齐的各种句式中,包括了五、七言诗的胚模,给后人以无穷的启发。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李白的诗篇,也是大量罗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入诗,构成一幅幅雄奇壮丽的图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屈原
《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呈现的意义是多元的。从整体来说,“香草”、“美人”实际上 。。。。 种“可望而不可即”模式,属于《离骚》创立的“香草美人”模式,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http://211.84。17.4/KS/dxyw/%E5%A4%A7%E5%AD%A6%E8%AF%AD%E6%96%87/3。files/7xgyd。htm
这里很全
- 上一篇:《花脸》冯骥才
- 下一篇:《穿井得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