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幕话剧《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节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潜在矛盾暴露出来,并产生激烈冲突,从而完成主题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剧本结构紧凑,情节集中。全剧采用追溯的手法,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突、决裂的过程。
主要情节
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玩偶之家》的作者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
1、作者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年),挪威戏剧家。他对写作主题的选择和创新的写作技巧和结构处理都使他成为了近代戏剧的先锋。
易卜生为审视社会和心理问题方面提供了新的激发性方法,还摆脱了19世纪的写作传统,开始使用口语化散文体进行写作。曾长期担任剧院编导,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战争爆发后长期侨居罗马等地。
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他的祖国。他后期创作的《建筑师》(1892)和《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是自传性质的作品。
1900年中风。长期卧病后于1906年5月23日去世。挪威议会和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国葬。
最著名的有诗剧《彼尔·京特》,社会悲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其象征性剧作《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反映其“精神死亡”的思想。
2、主要内容
《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
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
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
扩展资料:
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其突出贡献是在欧洲现实主义戏剧走向衰落,自然主义和颓废派文学十分泛滥的时代,高举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并创造了以设疑性构思。
论辩性对白和追溯性手法为基本艺术特征的“社会问题剧”体裁。其创作实践和社会影响,也足可与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大师媲美。
他共写了25部各种体裁的剧本。按其思想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50、60年代主要写富于爱国激情和个人“精神反叛”思想的浪漫历史剧;
70、80年代主要写批判社会丑恶和宣扬个性解放的“社会问题剧”;80年代后主要写带神秘、象征色彩精神的探索剧。
易卜生的作品早自1907年起便开始译介到中国。它无论在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或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都一直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亨利克·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