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
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赤壁之战
曹操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他就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对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在长江以东起兵,刘备在汉水以南召集部众,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现在,曹操基本已经消灭北方的主要强敌,接着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在曹操大军面前,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备逃到这里,希望将军量力来加以安排。如果将军能以江东的人马,与占据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与操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称臣?
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朝廷,而心中犹豫不决,事情已到危急关头而不果断处理,大祸马上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如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服从曹操?
”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壮士,还坚守节义,不肯屈辱投降;何况刘备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士大夫们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向大海。于是孙刘联盟抗曹于赤壁。
夷陵之战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
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jiān]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 。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渡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曹操对袁绍
赤壁之战 曹操对刘备和孙权
夷陵之战 刘备对孙权
这三个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改变局势的战役
这“三大战役”分别是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曹操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以及刘备与东吴孙氏集团的夷陵之战。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三大战役”无一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原因很多,却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战败的一方都与最初的骄横轻敌有着脱不了的干系。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正值巅峰时期的曹操想一股作气取得江东,灭掉刘备以及孙权。却受到孙刘联军的顽强抵抗,并招致史无前例的惨败。纵观此战,周瑜水兵5万,刘备得江夏之兵两万。外加孙权接应的几万兵马加起来不过十几万,大败了曹操的83万大军实在是空前的胜利。这场战争之所以著名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它确立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刚刚灭掉袁绍的曹操正值巅峰时期,实力已经远远超过其他诸侯,如果他能妥善利用手中的优势,取得天下真的不难了。但是骄兵必败在其身上应验。狠狠地扼制了他发展的势头,使其从急速发展减慢到稳步发展。虽然此场战役曹操损失惨重,但是并未伤及元气。北方大片的土地尚存。也让他能安下心来治理国家。对于孙权来说,不但守住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赤壁一战,孙权不可能不是出倾国之兵。但这倾国之兵才只有十几万。而之后取荆州,假途灭虢动辄就几十万兵马。不能不说孙权在这场战役中受益匪浅。但是此仗的最大收益者还是一直飘泊全国的刘备,这场战役之后,刘备不单兵力有了明显变化,之后取了荆襄,进而取得了整个荆州为家,为之后打益州奠定了根基。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兵马能有1万就不错了。就算逃到了江夏也只有2万兵马。赤壁之战之后他成了当之无愧的暴发户。才有与孙权抗衡的实力。
彝陵之战,(从走麦城算起)这场战役对赢得了汉中胜利发展势头正盛的刘备来说无疑是伤筋动骨的打击。刚刚建立的蜀国,刚刚有几十万兵,一场火万事皆空。损失将领几十员,其中包括五虎将中的三位。刘备自己也在这场战役之后命损白帝城。但是东吴虽然赢得了这场仗但是也并没好到哪儿去。损失也是相当的惨重,毕竟彝陵一战之前一场没赢过,折兵几万,损失了甘宁,潘漳,马忠,朱然等十几员武将!但是比刘备强的是,东吴取得了荆州全境。但是从实力上比刘备强了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场战役注定了两家数十年之后被吞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