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共分六套,有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每套各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树上开花”之计,是指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点缀在上面,让人真假难辨。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当自己的力量薄弱时,可以借别人的势力或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以此虚张声势,慑服敌人。当己方处于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真相,以便能出奇制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树上开花:shù shàng kāi huā
英文翻译:putting artificial flowers on trees
引证解释:
“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荡寇志》第九四回:“ 应元 道:‘前日卑职原说这点银子不彀,此刻若回 曹州 ,往返多日。不如想个树上开花的法子,安抚衙内当案 王孔目 ,卑职与他廝熟,太尊只须立纸文书与他,待结案时交付,岂不省一番急迫。’”《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总而言之,这件事参出去, 胡统领 一面多少总可以生法,还可以‘树上开花’。”参见“ 三十六计 ”。
折叠成语赏析
树本来没有开出花朵,但是可以人为地使它有花开在其上。把彩色绸绢剪成花朵粘在枝上,不仔细察看的人就不易发觉。让美丽的假花和真树交相辉映,造成一个全新的巧妙逼真的完整假局面。这里是指把精锐兵力布置到友军的阵地上,给原来虚弱的友军人为地造成强大的表面声势,以便震慑敌人。
三十六计中的“树上开花”,意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树本无花,经过精心伪装,就会看上去有花。用在军事出有因上就是通过伪装使自己看起来十分强大。树上开花此计给现代的经营者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谋略思想,那便是制造声势。“善战者,求之于势”,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造声势,以适时、准确、广泛、生动的宣传,提高本企业的知名度,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和企业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以达到期抢占市场,扩大销售的目的。
此外,借助产品的规格、式样、包装,或借助商店店面装潢装饰,也可以形成强大、丰富的阵容,吸引消费者,提高竞争能力。
树上开花”的第一个要点,是“布势”。这种“布势”是对形式的重视。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需要形式为其服务,这是一种规律;管仲所以要“三权”,就是注重形式为内容服务。
“树上开花”的第二个要点,是“剪粘”。“树上开花”的按语说:“树上本来没有“花”;但是,树上需要“花”,可以人为地剪彩花以粘贴在树上。不以仔细观察,是难以分辨其真实的。”军事上运用此法,可以有效地迷惑对手,力小势大、以弱胜强。田单利用“剪粘”迷惑对手,因此破燕。
“树上开花”的第三个要点,是“威敌”。“树上开花”作为《三十六计》·并战中的一计,主要强调于联军作战。配合慑敌,是此计的主要目的。
一切事物的配合,都是取长补短以求完善;“布势”、“剪粘”亦无例外。所以,《三十六计·树上开花·按语》说此计为“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树上开花”之计,主要强调一定的礼仪之权与政治体制的作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传统的中国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与老子文化与孙子文化相互协调,在战略兼并和政治冲突中,就能够:一,安内;二,攘外。
与此同时,“树上开花”主张广揽人才、“和而不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配合壮势;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它是有效的。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树上开花”经典说明之一。
要点:
○第一个要点,“布势”。
○第二个要点,“剪粘”。
○第三个要点,“威敌”。
○“树上开花”之计,主要强调一定的礼仪之权与政治体制的作用。
折叠成语由来
“树上开花”是由“铁树开花”一词转变而来的。《碧严录》:“休去歇去,铁树开花。”按此借俗语为祥语,不可强解。另见于王镜日《洵年镜》:“俗谚见事难成曰须铁树开化。”原意为不可能开花的树竟然开起花来了,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兵书《三十六计》上把它作为制造声势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计谋。铁树也开了花,变不可能为可能,所以能够制服敌人。
- 上一篇:”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_2
- 下一篇:《《朝秦暮楚》浅字无忧》最新txt全集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