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以]因为 [是]这样 [以]把 [假]借 [余]我 [因]于是就
译: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就能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2、 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常]曾经 [趋]奔向 [先达]才学渊博的前辈 [叩问]请教
译:曾经奔向百里以外,捧着书籍向当地才学渊博的前辈请教。
3、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援]引,提出 [质]询问
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4、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因为 [中]心中 [足]足以 [知]觉得
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5、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其]代太学生 [精]精通 [成]成器 [非]不是 [天质]天资 [卑]低下 [若]像 [耳]罢了
译:如果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怎么是他人的过失呢?
6、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砚]砚池 [坚]坚硬 [屈伸]弯曲、伸直 [之]代抄书 [怠]放松、懈怠
译:天气寒冷,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很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7、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每]常常 [于]向 [手]亲手 [笔]用笔 [录]抄写
译:常常向右藏书的人家去借书,亲自用手动笔抄写。
8、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从]求 [负]背着 [箧]书箱 [曳]拖着 [屣]鞋子(这里指破鞋)
译: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
9、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或]有时 [遇]受到 [色]脸色、态度 [礼]礼数、礼节 [以]来 [复]辩解
译:有时受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辩解。
10、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毕]完毕 [走]跑 [之]代书 [稍]稍微 [逾约]超过约定的时间
译:抄录完毕,赶快跑着去送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时间。
1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德隆望尊]道德高、名声重 [填]挤满 [室]房间
译:那前辈道德高,名声重,向他请教的人挤满了他的房间,也不见他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脸色放温和些。
12、遇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遇]住在 [逆旅]旅店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鲜肥]新鲜肥美 [享]享受
译: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可以享受。
”未尝稍降辞色“ 中降拼音为jiàng
补充:
未尝稍降辞色
翻译: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出处: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选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前辈从不曾稍微言辞委婉些,把脸色温和些。
门人、弟子:学生。
填:充。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辞:言语。
色:脸色。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出处:明代宋濂所著《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上一篇:“身”字的成语有哪些?
- 下一篇:“邯郸学步”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