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件被称为金匮之盟。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此即金匮之盟的来历。《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在司马光《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直至今世,怀疑和相信两派学人争论不休,尚无定论。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与时为晋王的赵光义于一室中独处,由于屏退左右侍从,无人知晓两人谈论的具体内容,只能远远望见烛影下两人对话状,听见太祖赵匡胤以斧敲地击出重声,并一边说:“好做,好做!”。对话结束后,赵光义离开此殿,太祖于万岁殿暴毙,之后太宗迅速即位,是为太宗。
宋太祖赵匡胤是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有两个成语都与他有关,分别是“陈桥兵变”和“烛影斧声”。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是一位有野心、有能力的人,所以他才会能够成功地登上帝位。但是在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晚上赵匡胤却突然去世,然后在第二天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就继承了皇位,因此有很多人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其弟宋太宗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在《续湘山野录》中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一起喝酒,两人身边没有任何人伺候,只能远远地看到烛影下两人对话的轮廓,两人之间的对话隐隐约约,文辞闪闪烁烁,然后听到太祖赵匡胤边以斧敲地击出重声,边说:“好做,好做!”,因此人们将此叫做烛影斧声。而且宋太宗离开后不久,赵匡胤便就暴死。然后宋太宗“受遗诏于柩前继位”,却没有将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这就让人非常的奇怪,因此在历史上有很多的人都怀疑是宋太宗杀死了宋太祖,然后谋权夺位。
但是有人认为宋太祖的死和宋太宗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司马光的《涑水纪闻》中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就已经是四鼓时分,然后当时的孝章宋后就派人传召宋太祖的四个儿子进宫,另外派人去叫赵光义,并且当时的赵光义是非常的吃惊的,可见并没有想到宋太祖会死。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宋太祖死的时候,宋太宗并没有在宋太祖的寝殿内,所以是宋太宗杀死宋太祖可能性就比较少。
但不管怎么说烛影斧声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之谜,具体的事实是怎样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可以知道的就是宋太祖的死亡和宋太宗继位,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疑点,因此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猜疑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