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 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当然,我也只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记载推测。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推测。 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象,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 我们的先贤似乎是联手保留下一个千古之谜,以考验我们后人的智慧。 ============================ 流马的称呼,马指跑的快,轻便。我们叫独轮车为木马马,叫自行车叫洋马马,也是出于同样的习惯;流马在四川只在平原地带还在用,单人操作很简便。流牛当是载重物的,行的慢,属于大车类,民间没有使用的价值,失传的原因就在这里。 木牛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在木马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流牛的两辕证明有个车斗,那么这个车是一个挂斗结构,连接到木马上的,木马就演变成一条腿,独轮部分也做了改进,在圆轮(改成粗轴)上安装4根木柱,演变成4个足,这样停走都平稳,也就是一个前后反过来装的变种独轮车,配上制动器(牛舌),控制牛舌落下和升起的牵引绳,绳头则卡在牛齿里。整车样子确实象是一头牛。
鸡公车又名叽咕车。交通运输工具。据说是诸葛亮所创的“木牛流马”。结构简单,形似鸡头,一般长4尺,前装木制单轮,轮缘裹以铁皮或硬质橡胶圈。轮上部装有凸形护轮板,可坐人载物,车身后部有支架,便于停放。有燕尾形手柄,车夫以两手持之前推。分宽架、窄架两种。宽架载重量可达500kg,窄架能载200kg左右。轻便灵活,制作简便。
广元市区内有150km的古栈道,是三国蜀相诸葛亮出师伐的必经主道。诸葛亮为解决在这“天梯石栈”道上人背畜驮的运输困难,研究制造了“木牛流马”以代运饷。[清代]《昭化县志》载:“木马山俗名大高山,在崐昭化八十里……孔明造木牛流马处”。这说明今广元市中区三堆境内大高山,是诸葛亮北伐制造木牛流马的场地之一。《三国志》亦有:“九年(231),亮复出伊山,以木牛运……。十二年(234),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说明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高伐魏时,为适应栈道所制造和使用的运输工具。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创造。因而广元人民传颂至今,也是理所当然。
究竟木牛流马是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它和现在所使用的鸡公车有什么关系?这是乡人时有议论的话题,也是我国机械工程发明史上至今仍是一个有益的问题。
《宋史》杨允恭传:“允恭因建议曰……莫若用诸葛木牛之制,以小车发卒,分铺运之,每一车四人挽之,旁设兵卫,另戈地其上,寇至,则聚四于中,合士卒之力御寇于外。”宋《事务纪原》小车一节说:“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宋《陈后山集》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出”。稗清《河工器具图说》土车一则:“土四,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木牛,即今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根据上述史学、学者的著作,可以断定:所谓木牛流马,就是今日的双轮架车和独轮小车,广元人民乃至四川农村都将独轮小车叫鸡公车。这种独轮小车,经过一千七百多年一直在广元山区沿用下来。据1959年广元县农具改革办公室统计,全县的鸡公车近两千部。车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同崐1958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宋代]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上的独轮小车相似,都是一人在后面推,或加一人在前面拉,也有在前面用一头驴拉的。但现今鸡公车在结构上已改进成双轮,或三轮、四轮的,轮子有铁木结构的胶轮,或钢料结构的胶轮,由人力、畜力发展成机械动力推拉。要说由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现代科学成果,还必须说,古代比人力背挑大过好几倍,而且灵便得多的木牛流马,更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那么,木牛马究竟是否诸葛亮发明?《快史拾遗》蒲元传有:“蒲元造木牛流马,今人皆谓武侯所创。按蒲元别传,元牒杜佑《通典》说:“亮集督军廖立、杜睿、胡忠等,推意作木牛流马。据此,则蒲元诸人实创之,非亮自创也”。广元大高是其制造点之一,山脚下便是著名鲁班峡栈道(遗迹尚存)。这可以作木牛流马的试用场地。
木牛流马的原理用连杆、齿轮等机构组成的自动机械。
此说以《南齐书·祖冲之传》、《太平御览》、《辞源》等为代表, 其主要内容是:三国时代, 运用齿轮原理制作机械,己屡见不鲜,东汉时毕岚作翻车是利用齿轮转动来汲水的一种装备,三国时韩暨又制造水排,利用水力驱动水轮来灌水。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上的木牛流马一直是一个迷,也让无数人为之痴迷。当时的生产条件简单,远不及现代,但是“木牛流马”的构造看起来简单易行,也符合当时的情况。
如果当时把“木牛流马”写的神乎其神,也许我们很早就会把它当成神话的东西而弃之不顾了,但是就因为书上写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就不能不怀疑当时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马的问世。可是时代的久远和小说的戏剧性让我们又有些一筹莫展。
“木牛流马”如果真的象书中所描述那样可以不吃不喝还能走,这显然是不符合现科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因为如果“木牛流马”要行走,必定会消耗能量,当时肯定没什么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物质,它又不吃不喝,它从那里得到能量?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果要造出象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木牛流马来,就必须抛弃“能量守恒”定律。同样,要造出“木牛流马”也必定会打破影响我们数代的“能量守恒”定律,必定是一个另世界瞩目的事迹。
历史上有无数个谜团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物品,但是在迷团未揭开之前,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 上一篇:“栋梁之才”的近义词是什么?
- 下一篇:“欢天喜地”结构类似的词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