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止于至善”是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处于最完美的境界的意思。
和而不同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止于至善
【释义】: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两者经常争斗, 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有因争斗激烈状况的升级而发生“热战”, 即荷枪实弹的战争, 撕破脸皮。但虽说两者处于和平状态, 但是对于某些问题的解决却常持不同意见与不同做法, 这种和平, 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和”。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出处】《论语·子路》——战国·孔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扩展资料
1、《论语·子路》创作背景
《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2、《论语·子路》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和而不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é ér bù tóng,意思是: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出处为《论语·子路》。反义词是同流合污。
- 上一篇:“春深似海”怎么造句?
- 下一篇:“文笔”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