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鸡毛当令箭,人们用“拿着鸡毛当令箭”这句俗语形容一个人凭着某上司(或某人)的一些无关痛痒或十分宽泛的话语发号施令,用骄傲的口气驱使于人,完全不考虑客观因素。例如,单位某些有点职权就滥用,欺上瞒下,导致同事关系紧张的事件。
拿着鸡毛当令箭”是指比喻玩弄权术,以假充真,公开发号施令。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的意思。
1、令箭:也叫令旗。旧时军中发令所用的小旗,杆头加箭镞,故称令箭。也引申为号令,上司的指示。另外,古时传令的时候常常在信笺上插上某种动物的羽毛作为标记,数目越多表示事件越紧急。
2、“鸡毛”是没用的东西,而“令箭”是可以凭借它发号施令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后来人们用“拿着鸡毛当令箭”这句俗语形容一个人凭着某上司(或某人)的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命令这命令那,用骄傲的口气指使这个指使那个。
3、比喻玩弄权术,以假充真,公开发号施令。除此之外,还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的意思。
扩展资料:
拿着鸡毛当令箭的由来:武王灭商於朝歌
姬昌准备进攻商朝时,因年老患病死去。由三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决心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拜姜尚为师,联络同盟者,等待时间伐纣。
西元前1066年前後,商纣王调集全国的人马与东方的夷人作战。兴兵攻打商纣王。
商纣王不以为然。当周武王的军队打到牧野一带时,商纣才感到事态严重。可主力部队都在东方战场上,一时间调不回来,于是他只好把战俘和奴隶武装起来,拼凑成了一支七十万的军队,他想以七十万之众打垮周武王不足十万的武力,岂非轻而易举。于是他又依旧享受玩乐,专等胜利的消息。
正当牧野大战时,商纣仍在鹿台带领百官观看斗鸡,这时一场斗鸡正好结束,按惯例,侍从去场上取下一支箭尾羽呈给商纣,忽然听到有人急报:“周兵已到牧野,杀奔都城而来!”
商纣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忙高喊参将军辛庚,把手中的那支箭尾羽向他一扔说:“命你领兵前去迎敌!”大将辛庚就领著这支箭尾羽毛去发号施令,组织军队去抵抗周军。于是就留下了“鸡毛当令箭”的故事。
大概是俗语产生流行于民间口语
鸡毛非令箭,令箭是鸡毛。 鸡毛不修是鸡毛非令箭,修成令箭,含是鸡毛。
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当珍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