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就是节制的意思。
义者,理义、道义、正义、公义。
拼音: zhōng xiào jié yì
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忠孝节义释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忠孝节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zhōng xiào jié yì,意思是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解释:中国传统四字道德准则。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中华传统美德,四字美德:忠、孝、节、义 。 忠、孝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第十三章:忠孝之兴”: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中载孔子言:“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耻费轻实,忠而不犯”,
《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其中“忠”指“君主及官吏之忠于民”。孔子讲君臣关系的侧重点,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而在后世帝王时代,这种含义几乎演变为“忠”的唯一含义。
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
《左昭西元年》:“临患不忘国,忠也。”柳诒徵:忠,本指人与人忠,孔子言“近人而忠”、“忠利之教”,孟子言“教人以善谓之忠”,故忠“非专指臣民尽心事上,更非专指见危授命,第谓居职任事者,当尽心竭力求利于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