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大全 > “得意忘象得象忘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得意忘象得象忘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1-06-02 02:30:59
阅读:

《庄子·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不期粗精焉。
  郭《注》云:“唯无而已,何精粗之有哉!夫言意者有也,而所言所意者无也,故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无意之域,而后至焉。”
  这里我个人认为《庄子》本文所讲的是探究“物”的方法,一是以言论之,一是以意致之。而那用这两种方法的不到的,即“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的东西,则是无法探究的——“不期粗精焉”。《齐物论》中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郭注,我觉得跟《庄子》本意颇有不同。他说:“唯无而已,何精粗之有哉!”这意思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是不具备“粗”或“精”的属性的;“夫言意者有也,而所言所意者无也”则是说,言论和臆想都是实际存在的,而用这实际存在的去探究那不存在的虚无,(是不可能的。)这还说得过去。而下文说:“故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无意之域,而后至焉。”这却是给出了一种探究“无”的方法,是超出庄子的本意的,郭象认为,要探究无,就应该求之于言意之表,入乎无言无意之境域,那就可以了。 这里我觉得庄子有点像西方经验主义的观点:一切都是经验,经验之外为不可知。而郭象则表现出强烈的玄学神秘倾向:他用一种不可说、不可想的途径“达到”了无。以上都是个人臆想,不知道有没有荒谬可笑的成分,供君批评参考。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译:世人所贵重的道,载见于书籍,书籍不过是语言,语言自有它可贵之处。语言所可贵的是(在于它表现出的)意义,意义自有它指向之处。意义的指向之处是不可以用言语传达的,而世人因为注重语言而(记载下来)传之于书。世人虽然贵重书籍,我还是觉得不足贵重,因为这是贵重(那)并不(值得)贵重的。

  下面这个你可以慢慢看看
  “言”和“意”的关系,即人的语言和心意之间的关系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的热门话题。具体到艺术和审美上来,作者、鉴赏者的语言究竟能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古今多数派文论家的观点是:言不尽意。中国古代的文艺创作方法,因而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传统特点,这就是重在言外之意,要求有“文外之重旨”(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使文学作品能让人体会到“味在咸酸之外”(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既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更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意境论的核心内容。追溯其理论根源,却是道家、佛家对言意关系的认识。

  言意关系的提出,原本是哲学上的一种认识论。它所关注的是人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人的思维内容能否用语言来作最准确得当。对于言意关系的讨论经历了由先秦到魏晋玄学两个阶段。

  先秦时代在言意关系上体现为儒道两家的对立。儒家主张“言能尽意”,道家则认为“言不能尽意”。《周易·系辞》中说:“子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意。’”《系辞》所引是否确为孔子所说,已经不可考。然而《系辞》作者讲得很清楚,孔子虽然认为要做到言尽意很困难,但圣人还是可以实现的。后来汉代的扬雄就发挥了这种思想,他在《法言·问神》篇中说:“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

  道家主张行“不言之教”,《老子》中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何以然?因为老庄认为,“道”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的,圣人之意也无法言传,用语言文字所写的圣人之书不过是一堆糟粕:

  《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庄子·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也。

  世人所看重称道的是书。书不过是记载的言语,言语自有它的珍贵之处。言语可珍贵的是意义,意义自有旨趣相随。意义所伴随的旨趣,是不能用言语来传达的。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是有形事物粗糙的一面,无形事物的精微所在则可以用意念来加以想象。而言语无法表述,意念也不能体察想象的东西,就是“道”。

  庄子认为,认识主体的人在体认和把握深微之“道”时,语言和心意是有很大差别的,心意虽然也不能完全“察致”玄虚之“道”,但毕竟可以把握到一些细微之处,即其“精”者;而“言”和记录言的“书”,则充其量也只能得其“粗”者,因此虽圣贤之文章著作(“书”)也只能是“糟粕”而已,理应鄙弃之。庄子这一看似偏激荒唐之论,其实蕴涵着非常精辟的合理内核,即人的言论和书籍(当然也包括文学作品)在表达丰富复杂的心意时是并不称职的,只不过是蹩脚的工具罢了。

  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辩”是先秦言意之争的继续。它仍然是属于哲学层面上,就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关系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同样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一是“言不尽意论”,一是“言尽意论”。

  “言不尽意论”的代表是嵇康。他著有《言不尽意论》一文,但今已不存,无从得知其全部思想。只有从他的《声无哀乐论》一文还可以看到某些基本观点。他用音乐作例子,说明心声之间,即思想感情同客观声音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和“言不尽意论”相对立的是“言尽意论”的代表人物是欧阳建。“言尽意论”充分肯定了语言的作用,但由于欧阳建取消了玄学家们所关心的形而上问题、境界问题,只是从一般认识论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言意关系,并没有对人学本体论的问题作出回应。所以他同玄学家们所讨论的不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所说的“意”的涵义并不相同。欧阳建所说的“意”,是形而下的事物之理;王弼、嵇康等人所说,是形而上的本体意义。前者所说,是主客体的认识问题;后者所说,则是人的存在问题,境界问题。

  在言意关系问题上,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提出了“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论”。他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用《庄子·外物》篇的观点来解释《易传》中“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王弼的言意观有两个理论来源,其一是庄子的言意观,其二是《易》的言意观。

象数派易学的根本错误在于“存象忘意”,把形式置于首位,而丢掉了其中的义理。王弼认为这是一个研究方向上的错误,易学之所以陷入荒诞烦琐,“伪说滋漫”,都是由此而产生的。正确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忘象以求其意”,也就是说在“得意”(意:认识目标)以后,应该“忘象”(象:表达形式)以摆脱感性的束缚,使思维来一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立足于这样的认识,王弼进一步具体地论述了“得意忘言”的哲学方法。言:认识的工具。


在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中言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荃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在这段话里王弼对“言”、“象”、“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
首先,其根据是“言生于象”,“象生于意”。(《周易·乾卦·文言》王注云:“夫易者,象也。象之所生,生于义也。”)但是根据这个意义产生的卦象是语言产生的依据,而卦象是根据意义(圣人从天地万物中观察概括而得)而得出,“象”附属于“意”,是“言”和“意”的中间环节,至此,王弼的言意之辩并没有超出《系辞》的范围。但是在论述中,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的互动递进的关系。周裕锴主张理解这个关系可以从四个角度出发:从功能角度上看,“象”具有象征“意”的内涵的功用,而“言”则具有说明“象”的象征意义的功用;从生成角度看,“意”派生象,“象”派生“言”;从理解的角度看,可以通过派生的“言”来了解“象”,从派生的“象”来了解“意”;从表达的角度看,“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或者说,“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其次,在得意过程中,“言”、“象”仅仅具有工具价值。王弼借《庄子·外物》中的鉴蹄之喻指出,“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因此,“象”需要“言”才能更好的说明其象征意义,“言”是表达“象”的工具,“象”是得“意”的工具,借助于“象”能更好的尽意。在肯定“言”、“象”作用的同时,反对因“言”、“象”的得象、得意作用而执着于“言”与“象”,它们仅仅是工具、手段,并非目的。
再次,“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王弼继而用反证法论述了执着于“言”就不能“明象”,执着于“象”就不能“得意”。要言之,执着于手段往往达不到真正的目的。
从上面的总结中,王弼最后提出了“言意之辩”的基本命题,即“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言”、“象”仅是明象得意的媒介和手段,在明象得意的过程中不能执着于“言”、“象”,因此正确对待“言”、“象”的态度就是“忘”关于“忘”,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楼宇烈把“忘”理解为”“忘记”:“言与象只是得意之一种工具,旨在得意,所以得意后就可把言、象忘去。”张立文也持相同的理解:“王弼曾提出‘得意忘言’的主张,认为获得形象、存相,就可以忘掉、抛弃语言符号。”还有的学者阐释为不拘泥于具体的形象等。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王弼在“言意之辩”上的论述与《周易》有相同的结论,但是在理论意义上更具有超越性。有人指出,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实际上提出了两种阐释学的方法:一为“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一为“忘象乃得意,忘言乃得象”。前者强调的是“言”、“象”所具有的指示意义的作用,后者突出不拘泥于“言”、“象”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而言,这两种方法具有超越《周易》阐释的普遍意义,可分别看出王弼对“言尽意”和“言不尽意”的应答。正如王晓毅所说,王弼思想中的“意”有两个层次:一是表达有形世界,包括定义解释天地万物和礼乐刑政人事等方面内容的“意”,这种“意”完全可以用语言“名”去把握定性:二是表达无形之物,即抽象本体“无”的“意”,这种“意”则不可能完全用语言去把握定性。
前文曾对王弼“言意之辩”的主要概念作了概括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王弼对于“意”的两种理解:指卦义与道、理。在说明言、象、意三者关系时,王弼认为通过“象”的可以尽意,达到意之后又要不拘泥于象,这其实是针对具体的解卦来说的。换言之,在解卦层面上,“言”借助于“象”是能够“尽意”的。另一方面,就王弼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所表达的见解看,他对于名言能否把握形上层面之“意”(道、理)则持否定的态度: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老子注》一章)
至真之极,不可得名。(《老子注》二十一章)
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老子注》二十五章)
如前所述,“名”的特点在于按对象的不同特点来区分对象、分割对象,但“有分则有不兼”;“称”的特点是以主体为根据,随从说话人的意向,可“有由则有不尽”,因此,借助名言(名和称为其主要形式)往往不能够把握对象的全体。换言之,“可名”、“可称”的对象只能是可识可见的具体事物,而“混成无形”之常道尽管“不可名”而“可称”,但“道”、“玄”、“深”、“大”、“微”、“远”等称谓也只是“各有其义”,并不能“尽其极”。质言之,就“意”指形上本体(道、理)而言,王弼的立场仍然是“言不尽意”。
不过,王弼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象”与“言不尽意”,仍有一些区别。汤用彤曾分析道:“王弼之说起于言不尽意义已流行之后,二者互有异同。盖言不尽意,所贵者在意会;忘象忘言,所贵者在得意,此则两说均轻言重意也。惟如言不尽意,则言几等于无用,而王氏则犹认言象乃用以尽象意,并谓‘尽象莫若言’,‘尽意莫若象’,此则两说实有不同。然如言不尽意,则自可废言,故圣人无言,而以意会。王氏谓言象为工具,只用以得意,而非意之本身,故不能以工具为目的,若滞于言象则反失本意,此则两说均终主得意废言也。”此即是说,虽然“得意忘言”、“得意忘象”与“言不尽意”均轻言重意,强调得意废言,但二者在对“言”的作用的评价上仍存在区别,“言不尽意”认为言在把握形上之道时几乎无用,而王弼多少肯定了言、象的工具性价值。
确如汤用彤所言,王弼在“言意之辩”的基本命题与“言不尽意”均认为“意” 是高于“言”的,“意”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当重意轻言。不过,王弼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在预设“言不尽意”的同时,又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言不尽意”。“言不尽意”是对语言表达意义世界及形上之道之可能性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而“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则由这种怀疑和否定转向一种建设性的努力,主张通过象仍能够得意。
要言之,借助“得意忘言”、“得意忘象”诸命题,王弼实际上对“言能否尽意”的问题持一种具体分析的辩证态度。他并没有简单地回答“能”或“不能”,就具体解卦而言,“言”借助于“象”能够“尽意”,但在名言能否把握形上本体的问题上,则主张“言不尽意”。可以说,较之《庄子》和《易传》,王弼的如上见解把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言意关系的辨析向
前推进了一步。

    相关推荐

    聚合标签
    当“忌”是“戒除”的意思时,怎么组词当“忌”是“认为不适宜... 闻风而至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诚信是什么意思?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形容“一动不动”的成语有哪些? 气滞血瘀,阴阳失调,女士要怎么调理 四字成语大全集 岿然不动.是什么意思? 死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死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对李白痛饮狂歌的看法 与六有关的成语 完美有哪些网络游戏 死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形容里里外外成语 以“练”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里什么外什么?成语 形容幼儿博学的成语 形容死的成语 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文 工作时,手关节被砸碎寒气来,痛彻骨髓想做门卫不一样用手... 这张图谜底是什么? 从玄学上讲,为什么说人应该顺天而行? 顺水行舟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成语乌灯黑火是什么意思,成语乌灯黑火的拼音 歇后语 形容心里忐忑不安,平静不下来 形容项目的成语 与水有关的成语 核舟记 译文+字词翻译 逆道而行,顺天而为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字是"修"字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诚信的历史事件 "佛说 立锥之地,猜数字 忐忑不安的近义词是什么? 杞人忧天谜底是什么生肖 无A无B式词语 好说歹说的成语解释 推心什么什么成语 形容男子汉带武字的成语 死字开头四字词语 关于梦想有关的成语 什么头什么臂成语 和飞黄腾达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赏析这... 求『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演讲稿! 项字成语有哪些 天塌地陷,岿然不动什么意思?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后面... 关心民瘼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含虎字的四字成语 恬淡的意思与恬静的意思的区别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什么意思 趔 读什么 关于灯的神话故事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成语大全什么丝不动 太行山有哪些抗日著名战役 AAcc的成语 颇的拼音是什么 家庭关系烦恼感情 “天父杀天兄 表示火热的成语 练腹肌做什么运动最有效???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好段好句加赏析 关于汤的成语有哪些? 烦恼->家庭关系 白色鸟的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