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屈原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二、林则徐
林则徐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三、文天祥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
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四、苏武
西汉前期,与汉交恶多年的匈奴族且侯单于,主动送回被扣在漠北的汉朝使臣,以示和好。汉武帝遂派中郎将苏武率团出使匈奴。当苏武完成使命即将返回时,匈奴祸起萧墙:缑王乘单于出猎之机,密谋杀害重臣卫律,劫持单于之母附汉,结果事败。苏武因其副手参与此事而受牵连。单于命卫律刑讯苏武一行。
苏武担心属下贪生怕死,愧对家国,便慷慨陈词,激励众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归汉!”然后拔出佩刀自刎,以明心志。卫律见状大惊,速召巫医救治,后又以高官厚禄诱降。
苏武对卫律变节求荣的行径痛加斥责:“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叛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卫律无奈,将苏武的表现如实上报。单于下令押送苏武去北海牧羊。
佯称待公羊产下羔羊就放他南归,妄图迫其俯首就范苏武身在异乡,但心向汉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直到汉昭帝初年,苏武才得以归汉。不辱使命的苏武,“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五、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十七岁,两出定襄,功冠全军;十九岁,三征河西,开疆拓土;二十一岁,统帅三军,纵横漠北。
霍去病是西汉时着名的将领,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耍刀弄枪,并且一直很羡慕率领大军多次打败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的舅舅卫青,总想像舅舅那样上阵杀敌,干出一番大事业。
霍去病长大后,成了一个勇敢英俊、武艺超群的小伙子,汉武帝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随身侍卫。
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尚不满十八岁,以骠姚校尉衔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即历史上的漠南之战),由于霍去病的一再请战,卫青挑了八百名勇壮骁骑归其指挥,初披战袍。
霍少没有任何实战和指挥经验,凭一腔热情和血气之勇带着八百精壮离大军数百里,偷袭得手。“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
大胜而还,战果空前,消息传来汉武帝十分高兴,赐封“冠军侯”,取其勇冠三军之意。霍去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应了另一句汉朝名将陈汤的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在中国历史上,像身处垄亩而心怀“鸿鹄之志”的陈胜、“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等这样的人物,真是不胜枚举。但就上述三例而言,也足以说明,历来成大事、立大业者,通常都是对处境的顺逆不管不顾,也不管在朝在野,心中都长存一种浩然正气,因而不管遭遇任何挫折,都能不坠青云之志、坚守人生大节。正是在儒家思想的倡导下,在仁人志士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对气节特别重视,气节观被从圣贤到百姓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广泛接受,作为人生的准则,并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它总是让人感觉到正气满宇宙,大节镇乾坤。而一个人只要养得浩然之气,其一生就必然充满活力,充满精气神。
抗清义士夏完淳,十七岁血洒刑场。他在狱中书赠难友诗中的名句“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毫无疑问是对气节的升华。气节的升华极为严峻,一般要通过生死考验来进行最后提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在历史上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邪恶、忠诚与奸佞的矛盾冲突中,永远是鉴别光荣与耻辱、勇士与懦夫、英雄与叛逆的试金石和分水岭。勿庸讳言,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中国古代社会精英的气节难免醇疵粘连(譬如他们身上同时留有“爱国”与“忠君”、慷慨就义与民族仇恨的印记等),但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剥离,去芜存菁,就应该承认他们表现出的气节还是瑕不掩瑜的。下面再举几例,权作注解。
苏武牧羊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生动故事之一。西汉前期,与汉交恶多年的匈奴族且
1、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2、伍子胥,他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也是知名的军事家,最初他的父亲是楚国平王的太傅,被谗臣诬陷,使得他父亲和大哥都被楚平王杀害。
伍子胥一路逃到了吴国,也是姑苏城的营造者,后来伍子胥带着吴国的军队征战四方,使得吴国成了众诸侯中的一大强国。
在最初的越国来降时候,伍子胥就向吴王进言提早杀了勾践,可是吴王不以为然,他认为越国已经来降不足畏惧,伍子胥遭到拒绝之后深知自己无法说动吴王,也知道吴国离灭亡不愿,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朋友。
回来之后就被奸臣污蔑说他有谋反之心,吴王听信谗言赐伍子胥自尽,伍子胥对他说,你现在的王位是我帮忙争取,而你登基之后要分我一半我都没有要,现在你居然听信奸臣的话信我谋反,然后嘱咐家人在他自尽后把他的眼睛放在吴国的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吴国灭亡。
吴王气愤不已,立马就命人把他的尸体,扔到钱塘江中,最终吴国在几年后被越国所灭。
3、屈原,他是楚国的诗人也是政治家,我们对屈原的了解最多就是粽子,但是他其实也是非常厉害的政治家,他是王族的后人,年少的时候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使得他在见识和志向上都高于其他人。
最早的时候受楚怀王的重用,担任过外交大使,他主张的是选贤任能,明确法度,主张联合齐国一起对抗秦国,因为遭到朝臣陷害,加上因为是贵族的身份,遭到排挤,被流放到汉北地区,而期间楚国曾被秦国设计陷害和齐国的联盟被打断。
在经过几次的战败之后楚怀王不得不再次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让两国的联盟恢复,好一致对秦,但是在他出使齐国的时候,秦国派了张仪来,使齐国内部大乱。
最终楚国还是被秦国攻破,而屈原在流放之地气愤难耐,最终选择自刎殉国。而他的诗词则被后人流传至今。
4、狄仁杰最初是唐朝的官员,后担任大理寺丞的时候,一年多的时间把大理寺堆积的陈年旧案全部处理干净,涉案人数达到一万多人,全部公正廉明,使得犯人伏法。
他做了一辈子的官,先后两次当宰相,一个是在唐朝,一个是在武周朝,是一个清廉为民请命的好官,在武则天时期也帮助武则天建立起了盛世大业,但是就因为他惩奸除恶从不手软,对付贪官的时候也不顾他人脸面。
使得他就算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使得他经常被朝廷中人和同僚陷害,使得他防不胜防,在官场的生涯也一直都是起起落落,即使有很多次威胁到了生命,但是他依旧以天下百姓为主,敢于冒犯圣上也要说实话,使得武则天对他非常的重视。
在他离世之后,武则天还曾为他罢朝三日,如此忠心又为民的朝臣的确值得人敬佩。
5、岳飞,他是南宋时期有名的英雄,当时的南宋被金兵包围,是岳飞屡次相救,他是北宋时期参军,建立了岳家军,在靖康之后,他参加了赵构的部队,但是金兵南下,只有岳飞坚持对抗金兵,然后收复的建康。
随着岳飞和岳家军的不断胜利,让百姓对岳家军有了很高的呼声,纷纷都加入岳家军,并且有一些人自发组成了起义军来相应岳飞的抗金行动。
随着人民的力量逐渐强大,岳飞率领着起义军和宋江夹击金兵,收回了失地,而且岳家军的团结和岳飞的治军之道让金兵敬佩不已。
但是就算如此厉害的岳飞在前冲锋陷阵,也挡不住有人在背后暗害,被秦桧等人诬陷,然后皇上强迫岳飞回朝,最后以不白之冤谋害了岳飞,使得一代良将就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