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意思是: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意谓人在某些事情上,往往有相同的感受和理解。最早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原文: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而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译文:
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不过,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别人所给与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使你尊贵,赵孟也同样可以使你下贱。《诗经》说:‘酒已经醉了,德已经饱了。’这是说仁义道德很充实,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传播的好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扩展资料: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也曾引用:“只是她也是个女孩儿。俗语说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若说照安公子这等人物,她还看不入眼,这眼界也就太高了,不是情理。”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觉得唯一的办法是自己来寻一条生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意思是:东西南北乃至全世界的心理,都有它的一致性和共同性。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的序里说过:“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是说东西南北乃至全世界的心理,都有它的一致性和共同性。中国和西方的文学,它们的原理和方法并不是完全断裂的。坚守学术无地域之分、学术无国界之分。
扩展资料
《谈艺录》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诗文的论艺专著,以探讨中国传统诗学为主要内容,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美学、比较文学、修辞学、艺术论、创作论等,均在作者的视野之内。
钱钟书的《谈艺录》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不仅在内容上,更在方法论上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
《谈艺录》是杰出的古典诗话作品,也是钱钟书除了《管锥编》以外最为重要的学术著作。钱钟书既继承了传统诗话的长处,同时又广泛汲取欧美文艺思想,行文优美,引文繁富,多所创见。
其中“唐诗以丰情神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学术观点,都在学术界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渊博和睿智。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打开通识教育的“世界拼图”
这是出自什么的啊?应该还有上文和下文吧?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意思,大概如下:
东海圣人出世,他的内心也会和这个一样的,他道理上也会赞同这个的;西海圣人出世,他也会在内心和道理上赞同这个的;南海北海有圣人出世,他们都会在内心和道理上赞同这样的(或他们在内心和道理上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往上算几百几千代圣人出世(或从这里学出来,出自……门下),他们的内心和道义也会一样的;再往下几百几千代圣人出世,他们的内心和道义(或理想、道理、对……的看法)也会一样的。
大概意思是说从这个学派里学出来的人无论走到哪他们的心思和理性都不会改变,无论是很久以前还是很久以后;或者是一种在做比较的说法:无论是哪里的圣人,无论是以前还是以后的圣人都会赞同这种说法的;或者是在描述一种一成不变的思想:无论是哪的人,无论是什么时候的人,只要是学过这个的人,思想都是一模一样的,丝毫没有改变。
王国维的这句话是其人生智慧的总结,我为你奉上分析: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就好像是车轮一样,而天地宇宙的运行规律好像是轨道一样,我们一定要遵循天道,我们做事要合乎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否则就会吃亏的!
不论是在天南海北,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同样的道理,都应该这样办!
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
- 上一篇:“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的意思,这句话出自何处?
- 下一篇:“举手之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