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拼音】: mò zhì yú shān,ér zhì yū dié
【解释】: 踬:绊倒;垤:小土堆。没有因登山而绊倒,反而被小土堆绊倒了。比喻小问题常易被忽略,因而赞成错误。也指在小事上出了大差错。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
不被大山绊倒,却被小土堆绊倒。
(1) ㄓˋ
(2) 被东西绊倒:颠~。
(3) 事情不顺利,受挫折:~踣。屡试屡~。
(4) 郑码:JIEL,U:8E2C,GBK:F5D9
(5) 笔画数:15,部首:足,笔顺编号:251212133122534 踬
踬
zhì
〔动〕
(1) (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2) 同本义 [trip and fall]
踬,蛤也。——《说文》
驰趣期而赴踬。——马融《长笛赋》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子·六反》
(3) 跌倒,摔倒 [fall;tumble]
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论衡·命禄》
踬踣者屡。——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踬朴(跌倒);踬踣(跌倒);踬顿(失足跌倒);踬蹶(踬踣。踬颠。绊倒)
(5) 遭受挫折 [suffer a setback]
僧孺硕学,而中年遭踬。——《南史·王僧孺传》
(6) 碍,阻碍 [hinder]
踬于中道。——《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
(7) 又如:踬顿(受到阻碍而停顿不前);踬阂(颠踬阻碍而进退不得)
【成语】: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拼音】: mò zhì yú shān,ér zhì yū dié
【解释】: 踬:绊倒;垤:小土堆。没有因登山而绊倒,反而被小土堆绊倒了。比喻小问题常易被忽略,因而攒成错误。也指在小事上出了大差错。
【出处】: 1)《淮南子·人间训》:“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
2)战国·韩非《韩非子·六反》。
战国·韩非《韩非子·六反》:“先圣有谚曰:‘~’。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韩非用这条谚语强调重刑能使人畏惧,因而无人敢犯,轻刑则使人轻视麻痹,因而易于犯法。今天我们可用来告诫人们对小困难也要重视,免得过了大风险,却在小困难面前绊倒。
【举例造句】: 我笑对她说,你这所谓“莫踬于山,而踬于垤”了,她也为之掩口葫芦。 ★功雪林《劳山二日游》七
- 上一篇:“严于律己”的近义词是什么?
- 下一篇:“为人处世”成语接龙怎么接(至少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