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三坟五典。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解释。 解释。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三坟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典指的是五帝: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叫作五典。三坟五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早已经失传了。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说,在公元前530年,楚国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够读懂上古名著而闻名于朝,遗憾的是《左传》没有说明这些上古名著的内容和形式。
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问题是,为什么三皇时代的书称为“坟”、五帝时代的书称为“典”、伏羲时代的书称为“索”、帝禹时代的书称为“丘”?《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 希望对你有帮助 谢谢
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问题是,《三坟》、《五典》为什么三皇时代的书称为“坟”、五帝时代的书称为“典”、”《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显然,这是从上述用字的含义上来解释的,并没有涉及这些远古典籍所使用的载体是什么材质。
伪尚书说,三坟为三皇之书,五典为五帝之书。这不太可信。三皇时代,中国应无系统文字。五帝前期,可能有“符号体系”,但不系统。五帝后期,可能有初步系统的“符号体系”。理由,中国的核心历法——夏历,是在五帝后期形成。而如此精细的历法,必有长时间(两百年以上)观测与记录。这记录手段,就是符号体系,初段应当是过于专业,除了记天象不做别用,后来渐变成为文字。这文字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尚书中保有一些称作“典”的篇名,也确实所记为五帝后期的事项,这应当就是“五典”的一部份。至于“三坟”,看来应当不是书名,是三个土台的可能性大,应当是上古观天或祭祀之所。
也有人解“典”字形状为一供桌上摆放的书,律法或政治类。这与尚书中《尧典》、《舜典》等篇内容相合。
八索,索即小木棍,中国古时用作记数或演算工具,也称“筹”。八根木棍,所指是“八卦”符号,这也不是书名,而在上古,计算是很大的学问,只有很少人会的。当然,再少也必有人会,不然历法怎么订出来?八卦初时不是算卦用的,而是计算手段。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讲过其用法,宋以后,被竹算代替。
九丘,理解为好多山。近人有认为这是说山海图,上古中央政权为掌握全局,在大禹治水之后,利用其所遗测量资料,画一张加入了很多想像的图,算是中国第一版图。
因而,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不都是书。三坟是政治场所,五典是法律法规(可能确实是书),八索代表数学知识,九丘代表地理知识(极可能是图,和山海经对应的图)。这一切都掺入了很多迷信与想像,但确实是上古一些最重要的东西。
- 上一篇:xx一x式的词语,越多越好
- 下一篇:“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节奏怎么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