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有关文言文《军争》翻译 故三军可夺气,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待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它,这是通过削弱敌军士气而获胜的办法。用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喧嚣,这是通过利用敌军心理躁动而获胜的办法。在离自己较近的战场上等待远道而来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得到充分休息的状态下等待疲惫不堪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等待饥肠辘辘的敌人,这是通过消耗敌军力气而获胜的办法。不要试图缴获排列整齐的军旗,不要试图攻击堂堂之阵的敌人,这是通过待敌之变获胜的办法。二、三军可夺气 的气是什么意思
《孙子兵法·军争篇》云:“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所谓“气"指士气,即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同仇敌汽的气势。士气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精神因素。士气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战士所以能冲锋陷阵而不怕死,乃是高昂的士气所致。只有设法“夺其气”,使敌人怯于战斗,才可挫败敌人。这里说的“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是对军队士气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意谓初战时军队如一日之晨,士气旺盛,锐不可挡,战而必胜;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消耗,如同人在白天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一样,便会逐渐怠惰;到了两军对抗后期,将士力疲思归,如同日落西山那样,士气衰竭,战而必败之。只有根据士气发展的这一规律,“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才是深谙“治气”之法的将帅。所谓“心"主要指指挥员的战斗决心与拼搏毅力,它是将帅赖以指挥战争的精神支柱。军队的整治与混乱,英勇与怯弱,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将帅的决心和信心。所以,一旦将帅决心发生动摇,就有可能导致战争失败。在中国历史上,曹判避锐击惰胜齐军,汉军四面楚歌败项羽等,皆是“三军可夺气”的典型战例。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将军可夺心”的典型战例。根据《孙子兵法》的“攻心夺气”原则,诸葛亮认为“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战争实践证明,“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是稳定自己军心,动摇敌将决心的有效办法。“攻心夺气”的原则,就己方而言,是如何“治气治心”的问题。
“攻心夺气’,除了对己方做到治心治气之外,还包括对彼方“攻心夺气”的内容。就彼方而言,在商战中,“攻心夺气”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夺竞争对手之心之气,二是夺顾客之心之气。在这两方面,企业家依据孙子的‘攻心夺气”原则,都有许多精采的运用与创造。
在商战中,所谓“夺气”,就是力求避开竞争对手的锐气,集中力量击其惰归。
三、故三军可夺气
孙子·军争篇------孙武四、"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出自谁人之手?
夺气:挫伤士气。
夺心:动摇将军的决心。
气锐:气盛。
气归:气竭。归,止息、衰竭。
邀:这里指“迎击、截击”的意思。
正正:整齐。
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力,指战斗力。
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变,指机变。
- 上一篇: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精疲力竭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