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求般若心经译文
不晓得是不是这个呀~~~~~般若心经译文
菩萨说
徒弟啊,如果你能参透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那么你就能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并且普渡众生。
徒弟啊,
你所有的欲望和想念,其实正是帮助你真正得到解脱的根源;而你所想要到达成功彼岸的梦想,也正是让你产生烦忧的源泉。
所以,徒弟啊,你一定要记住,你的欲望,正是你的智慧之源;反之,你平和的心境,也正是你达到成功彼岸的途径。
徒弟啊,你必须明白,你所必须承受的一切,你所想念的一切,你所希望努力去做的一切,你所希望领悟的一切,都遵循着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律。
徒弟啊,
我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人世间所有的一切,既没有绝对的开始,也没有绝对的完结。
没有绝对的丑恶,也就没有绝对的纯美无瑕,更没有表面看去令人欣喜的繁花盛开和令人心灰意冷的草木凋零!
正因为如此,徒弟啊,如果你做到了无欲无求,那么你所有的私心杂念,就都可以摒弃;如果你做到了无欲无求,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把你的感受、念想、躯体、思维都忘记。
如果你做到了无欲无求,那么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基本的感觉都会变得不再重要,就连那玄妙的被称为“直觉”的作用于你脑中的第六感,也会变得不再重要。
如果你真的能做到无欲无求,那么,那些所谓的霓裳美人、鲍鱼之臭、旖旎仙乐、锦衣玉食、绫罗质感都会被视作凡夫俗子才珍惜的俗物,甚至,凡夫俗子在获得正常生活时所必须依循的法则,在你眼里,也会成为通向智慧彼岸的阻碍,因为违背你自然与和谐的准则,而被摒弃。
眼光不够高,于是思想境界就没办法达到足够的高度。
没有勇气面对思维深处最根本的偏颇之处,就没有办法得到超脱。
徒弟啊,你还应该明白,认识你自己的缺失之处,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世间所有的一切,最难了解也最难理解的,始终是你自己。
如果你悟到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会明白,宇宙万物,并没有绝对的死亡。正因为如此,死亡从来不会被圣人们视做终点。
现在,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第八灵感”,我不知道我这样说,你能不能领会?
如果你心中失却了悲苦,那么我可以这样说,你已经做到了无欲则刚。徒弟啊,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哪怕是为师我都悟不透的宇宙万物所深藏不露的玄机,在你眼里,也都会变得不值一提。
因为,你从来无须击溃整个宇宙。
没有必要。
我曾经告诉过你,如果你不能做到主动去学习,那么你就不会因心存杂念而留存本应忘却的烦恼。
而,一个不懂得如何正确学习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超越自我的。这是因为,适当的借鉴与学习,对任何人而言,都非常有必要!
如果你不能听懂我说过的这句话,那么不管你曾拥有多么强大的慧根,在我眼里,你都不会有真正得到智慧的机会。
因为,你既不了解你自己,你也就永远没有办法做到超越自我!
你连你自己都不能超越,那么,我想问问你,也希望你自问,你还能超越什么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你能明白,你之所以不停地追逐,是为了有一天,你真的能因为无欲无求而得到宇宙间最深沉的快乐!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世间得道的佛祖们,他们之所以能做到笑看人世间所有的一切,是因为,他们已经参透了通往智慧彼岸的玄机。
于是,他们心中再没有牵挂,
因为了无牵挂,所以没有任何东西能把他们彻底打败,
于是他们再不需要惧怕!
于是,他们能看破生死,他们能从人世间所有令人心烦意乱的漩涡中挣脱,最终永存于世!
而那三位公认的最具慧根的佛祖,则是因为真正悟透了通往智慧彼岸的道理,看破了天机。
因此,他们不但得以去往西方极乐世界为世人所景仰,就连他们的弟子,也做到了泽被苍生。
所以,徒弟啊,你必须明白:
“般若波罗蜜多”这六个字,是人世间最具玄机的六个字,是使人洞明世事的六个字,是使人超脱一切的六个字!
甚至,这六个字,能使人永远凌驾于宇宙万物之上!
你要相信我,这六个字,能使你彻底从人世间纷繁芜杂的牢笼中解脱出来!
师父我绝无虚言!
正因为如此,“般若波罗蜜多”这六个字,被尊为集人世间所有智慧大成的不二法门。
那么,徒弟啊,请你静下心来,跟着为师我默念: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这就是,为师我必须告诉你的——
通往智慧彼岸的途径。
二、起心动念都是业意思要人一下子就做到不起心动念没有个过程吗
楼主您好!末学漫谈一下这个问题:
世间一切见闻觉知的事物,才有一、二、三....的分别。若是不在见闻觉知中的“法”,就不会与一、二、三相应。
我们所知的佛、法。是“不离见闻觉知”的。可是,真正的佛、法,却是“远离见闻觉知”“不可思,不可议”的。这就是佛、法、心的难知难证之处。
不在见闻觉知中,就可以说“不存在”。可是,这个“法”不仅存在,而且是唯一“真常不坏”的。能够见闻觉知的任何一法,无有一样可以永恒,因此不能叫做“真实”,不能叫做“常住不坏”。只能叫“虚妄不实”。因为他们都是无常相,败坏相。即便可以存在几万劫,相对于恒常不灭而言,不过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都是“暂时有”,归于“无常空”。
佛、法与心,是一件事。只不过,这个“心”,不是生灭心。而我们所知所见所觉的一切心,无一不是生灭妄心,无一不是存在于世间的法。因此当然可以用“一二三”来区分。比如:能见的“眼识心”与所见的“色尘”;能闻的“耳识心”与所闻的声尘......能知的“意识心”与所知的“法尘”。这就是哲学范畴所说的“心与物”。
真实常住的心,却不是上述,如禅宗祖师所说“不是心,不是物”,“说是一物即不中”。他“不与万法为侣”“唯我独尊”。不是世间法层面的“一元论”“二元论”所能理解的。因为“一元论”“二元论”所涉及的,一定都不离见闻觉知,一定都是存在于世间的法,一定都是可以思维的法。而常住的真心,甚至不能叫做“法”。因为他根本不了别一切万法,乃至根本没有出生过。未来际也永不出生。可是,他虽然不生,不在一切法的范围内。却又是一切万法的总源头!一切万法皆是由他辗转出生:不仅我们的六识心及第七识:末那识;而且山河大地器世间也是由他辗转出生(见后附)。
因此经中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唯心造”。
一般人听闻到“心”,基本上都理解为“意识心”(八识心王中的第六识)。意识心不仅不能出生万法,他自己也是“依他起性”:因为有了其他法先于他存在,以这些法为缘,它才能够出生。比如:熟眠无梦之时,意识心断灭,可是,第七识却没有断灭,会不断运作。当五尘境发生了大的变化:比如强光,高声等,第七识就会去攀援,欲了别“发生什么事了”?因此第七识(意根)会去触这个五尘境上的法尘。这样,意根(第七识)触法尘,就出生了能够细微了别法尘的意识心。眼识心也一样:需要眼根触色尘才能出生。
这样,“八识心王”中,前七识都不是常住不坏的真实法,只有第八识:开悟明心所明的“真心”,才是唯一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法”。
这个真心,有很多名称:佛、法、空、我、法身、如来、空性、诸法、法性、唯心、唯识、唯我、涅槃、真如、佛性、本性、自性、实相、佛法、非心心、如来藏、无垢识、异熟识、第八识、实相心、第一义、诸法实相、本来面目、自性弥陀、如来法身、涅槃本际、第一义谛、拖死尸者、父母未生前.........
-----------------------------------------------
附:“世界为什么是唯心所造”?
众生的真心,含藏一切法的种子,众生的业种也含藏其中,当外缘成熟时,某一种相同的业种流注,形成一个合力。这就是“共业众生的业力”。众生“当生某一世界”这个业种流注时,业力会逐渐聚合四大元素形成这个世界。经过漫长的“成劫”形成世界,“住劫”来临时,共业众生生于此世界,当生此世界的全部众生的这个共业都因受报而消亡时,漫长的“住劫”完结,进入漫长的“坏劫”与“空劫”(唯有“住劫”时期,世界能供共业众生居住)。世界就是这样,在“共业众生”的第八识心所含藏的同一业种的业力下,成、住、坏、空不断循环。因此,溯其根源,依然是这个第八识真心出生了世界(成、住、坏、空每循环一次,就是一个大劫,三界最高处的“非想非非想天”众生寿命长达“八万大劫”)。
三、一切是自己的安排
1答:
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所谓五蕴,亦即作为物质的色境、随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内心的意志取向以及针对世间所有万物的认知活动和观念,在般若智慧的观照之下,无不显现本有的空相。由于相空,从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从而不生烦恼,不起业惑,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灾难与苦厄。
舍利子啊!那作为物质界的色本来就与空没有什么区别,那作为世间一切存在的本来之相,那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从现象反映本质的角度看,色就是空;从本质依托现象的角度看,空则就是色。进而可以说,五蕴的其他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同那作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这种关系。因而也可以说,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舍利子!这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皆称为诸法。这一切法的本相便是空。这空相既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既没有垢染,也没有清净;既不能有所增长,也不能有所减损。空是从无始以来便无动作、无变异、无生灭的。空是原本寂然,是在时间序列上无从加以分辨区别的。所以我说,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六种官能,即没有有眼耳鼻舌意所代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味、触、法,也就是形象、声音、气味、滋味、软硬冷暖等以及可以成为思想对象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官能的根器;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对象的尘境;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
这便是从眼界开始数下去,直到意识界才结束的十八界。不仅空中没有十八界,也没有十二因缘;即没有从无明开始,直到老死而再生的生命系列,也没有超越生死的老死尽这一最终环节;不仅没有十二因缘,也没有认识人生本质,超越生命局限性的四谛道理,也即没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的圣教实践过程;没有根本的般若智慧,也没有凭籍此智慧要把握的任何东西。
由于并不存在智慧要把握的对象真理,所以菩萨修行就要实证这一无所得的境地,这也就是依止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法门的本意。因为依止般若波罗蜜多,无所不了,所以心中任运自在,不再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远远地离弃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想,离弃了关于众生所处境地的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盘境地。
十方三世的所有佛世尊,也都是如此,因为依止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法门,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据此我才说,般若波罗蜜多是神妙而不可思议的诸佛之母,是破除生死无明障碍的光明之师,是无以伦比的至尊至上的总持法门,它能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它与作为一切诸法的真实而不虚妄的空相是不二而没有分别的。所以,在这里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生死的总持法门,也就是宣说如下的咒语: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2
答:
它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玄奘、鸠摩罗什译。
它的意义是净化心灵、提升智慧。
四、本质本心就是绝对,即心即佛,佛就是绝对理性,超越无常生死获得...
人活着就会有烦恼啊,生活艰难,感情,工作不顺存等烦恼都在与我们生活之中,除非你无欲无求,但这不可能,我们是人又不是神。但是如果你把眼前的烦恼换种法式看待,把它当成成长的一种锻炼,努力去战胜它,以后你在遇到烦恼到的时候也就能沉着面对啦!- 上一篇:成语什么什么喜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