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以前 按照上述这段话理解,基于“圣人”一词原始的儒学立场,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 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傅说、商汤、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柳下惠、孔子…… 孔子以后 到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犹如今人呼为“股神”之类,但这些世俗之圣都已经与“圣人”的本意无关: 代表 酒圣:杜康 诗圣:杜甫 医圣:张仲景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茶圣:陆羽 武圣:关羽 草圣:张旭 亚圣:孟子 科圣:张衡 商圣:范蠡 谋圣:姜子牙 张良 宗圣:曾子[1] 复圣:颜回[2] 算圣:刘洪 史圣:司马迁 乐圣:李龟年 文圣:欧阳修 棋圣:黄龙士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药圣:孙思邈 兵圣:孙武 木圣:鲁班 智圣:东方朔 剑圣:裴旻 塑圣(雕圣):杨惠之 字圣:许慎 情圣(诗人):徐志摩 鬼圣:蒲松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徳,德行遍处施行。
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期,各家代表也被其弟子尊为圣人。
道家的黄老列庄;儒家的尧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圣人是受到后世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