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商人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商人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1-10-03 22:23:32
阅读:

虎溪三笑

C
六祖惠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史上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惠能禅师入灭之后,先后有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三人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论述他的生平业绩。其中犹以王维的《六祖能禅师碑铭》最为后人所推崇。在这篇碑文中,王维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来论证了惠能禅师悟性超群和说法之高妙,同时,对五祖弘忍和六祖弟子神会的事迹也作了全面的论说。 大量典故的运用,不仅有力地说明了六祖生平行化的事实,而且还使碑文内容更为庄重典雅,有理有据。

  《六祖能禅师碑铭》(以下简称《碑铭》)中的典故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来自于佛教故事;另一类是来自于古代名人或名著中的典故。现分别将两类用典的作用及来由分述如下:

  第一种类型的典故是来源于佛教故事。这类佛教故事有的是来自于佛教典籍,也有的是来自于普通的佛教故事。其中以来源于佛教典籍中的故事居多。例如《碑铭》第一段在论述惠能大师少具慧根、闻道开悟、度化有为无为众生时,采用了佛经典故。《碑铭》云:“鼓绁海师,不知菩提之行;散花天女,能变声闻之身。”其中的“散花天女,能变声闻之身”的典故来自《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身上。……舍利弗言:‘女何以不转女身?’天女曰:‘我从十二年来,转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女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如同天女,天女自己化身为舍利弗,以此表明舍利弗虽现女身,而并非真正的女子。而后天女还以神通力使舍利弗身还如故。天女又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天女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这则典故以天女变身,说明诸法无有定相(诸法处于生灭变化之中,虚而不实。)

  《碑铭》第二段中讲述了五祖弘忍讲法时,五祖的一般弟子烦恼未除,不知诸法皆空之理而妄求其迹。文中引用了几则典故。如云:“其犹有怀渴鹿之想,飞鸟之迹,香饭未消,弊衣仍覆,皆曰升堂入室,测海窥天,谓得黄帝之珠,堪受法王之印。

  这几句论述中用了七个典故,其中既有来自佛经的,亦有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典故。现以“犹怀渴鹿之想,尚求飞鸟之迹”为例来说明其来源:“渴鹿之想”的典故来自《楞伽经》卷二:“不知心量,愚痴凡夫……自性习因,计著妄想,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即阳焰,指春天野外在日光中浮动的尘埃)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以此来表示迷妄之想。“飞鸟之迹”典故源自《华严经》卷五十:“了知诸法性寂灭,如鸟飞空无有迹”。文中以此比喻诸法皆空的道理。

  来自于普通佛教故事的用典也有很多。如六祖惠能大师受到唐中宗和武则天皇后的赴京供养的诏请,但大师不为所动,遂婉言谢绝。《碑铭》对此事所作论述引用典故云:“禅师子牟之心,敢忘风阙,远公之足,不过虎溪。”

  “远公之足,不过虎溪”这一典故来源于东晋庐山慧远大师的故事:慧远大师住庐山东林寺时,深居简出,足不出山。当时,在庐山东林寺门前有一条河,名为虎溪,他约定自己活动范围以虎溪为限。一次,他与晋代诗人陶渊明和一位道士在其寓所畅谈之后,慧远送两位客人出门,因三人谈得十分投机,不知不觉中,慧远大师的脚步已经踏上了虎溪桥。山中神虎看到后,不断地发出怒吼之声,慧远大师马上意识到自己已走在虎溪桥上,违反自定的规约了,于是三人相视而笑,慧远大师马上返回。这个典故也因此被称为“虎溪三笑”。

  作者在《碑铭》中使用“远公之足,不过虎溪”的典故,用来比喻惠能大师愿效仿慧远大师,决心不离开曹溪。

  第二种典故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通俗故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许多富含哲理的故事,共同汇成了中华文化的宝库。在《碑铭》中使用大量的中国古代通俗故事,比喻惠能大师不仅智慧超群,而且不为名闻利养所动,坚持在岭南弘法的坚定决心。如《碑铭》第二段讲到五祖弘忍在法堂说法时,众多弟子听法,弘忍私下观察,发觉唯有惠能深得其意旨。《碑铭》云:“每大师登座,学众盈庭,中有三乘之根,共听一音之法,禅师默然受教,曾不起予,退省其私,回超无我。”

  在文中,“退省其私”典故来源于《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与其弟子颜回交谈时,颜回从来不对他的言论提出反对意见,看起来似乎有点愚笨,但是孔子私下里观察颜回的言行,发现他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孔子认为颜回很有智慧。作者王维以孔子观察弟子颜回的故事来比喻五祖弘忍印证了六祖惠能的悟性。认为惠能是其不可多得的嗣法弟子。

  《碑铭》中运用中国古代通俗典故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升堂入室”、“得黄帝之珠”等等,兹不一一枚举。

  在《碑铭》中,作者善于将佛教典故和中国古代典故列举并用,以表达特殊的含义。六祖惠能禅师在接到唐中宗和则天武后诏请赴京诏文之后,他决意固守曹溪,不赴京弘法,但圣意难违,于是惠能大师委婉地表示自己希望在南方弘法以安定民心的决心。对这件事,王维在《碑铭》中写道:“禅师子牟之心,敢忘凤阙;远公之足,不过虎溪。固以此辞,竟不奉诏。”

  这里的“子牟之心,敢忘凤阙”来自于《壮子?让王》:“山中公子牟(魏国公子,名牟,封于中山,故云)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意思是说魏国公子牟虽然身处江湖仕宦之中,但一直心系魏国都城。本处分别有中国古代典故“子牟之心,敢忘凤阙”和佛教典故“远公之足,不过虎溪”来表明惠能决心在岭南弘法的意愿。

  当惠能大师婉言上表请辞之后,则天武后深感其诚,遂派人送百衲袈裟及钱帛等供养大师。《碑铭》在对这件事论述时,云:“天王厚礼,献玉衣于幻人;女后宿因,施金钱于化佛。尚德贵物,异代同符。”

  这几句话分别引述了一个古代中国典故和一个佛教故事。第一个典故“天王厚礼,献玉衣于幻人”,引用《列子?周穆王》: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居之,引碱性以敬之,选女乐以娱之……月月献玉衣,旦旦献玉食。这是指唐中宗及则天武后对惠能大师厚加礼遇,就像周穆王当年恩宠幻人(善幻术之人)并赐其以玉衣玉食一样。第二个典故“女后宿因,施舍钱于化佛”来自于《杂宝藏经》卷四:过去在昼暗山中,居住僧众。当时有一个乞讨贫女入山求乞,见诸长者斋僧,便自我思忖:这些人先世修福,今日富贵,现在又作,来世福更转胜;我前世不修福,今世贫苦,现在若再不修福,来世贫困会更增加。这个贫女过去从干粪中捡到两文钱,平时舍不得用,准备等到讨不到东西时,用来买食物充饥。当时贫女想,我现在把这些钱布施众僧,这一两日没有饮食,我也不至于饿死。她等到僧人斋供结束,便将两钱布施给众僧。当时正好该国王后过世不久,国王派人访求有福德之人以续后。当时相师占卜这一贫女有福德,国王便迎娶她为王后。文中用这则典故赞叹则天武后前世像贫女一样以钱供僧,所以有现世福报,今世又以钱财供养六祖,来世必将有大福报。

  两则典故并用,赞扬了中宗和武后以贵重礼物供养惠能的恩德,并祝愿他们将来会因布施僧人而有更殊胜的福报。

  《碑铭》中在谈及惠能的弟子神会时,也使用了同列并举的典故。如其云:“先师所明,有类献珠之愿;世人未识,犹多抱玉之悲。”“献珠之愿”故事来自于《景德传灯录》卷二:“(师子比丘尊者)方求法嗣,遇一长者,引其子问尊者曰:‘此子名斯多,当生便拳左手,今既长矣,而终未能舒,愿尊者示宿因。’尊者睹之,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童子遂开手奉珠,众皆警异。尊者曰:‘吾前报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尝付西海斋,受衬珠付之,今还吾珠,理固然矣。’长者遂舍其子出家,尊者即与受具,以前缘故,名婆舍斯多。”文中以斯多来比喻神会,说明神会与惠能似有宿缘,可为法嗣。“抱玉之悲”的典故来自《韩非子?和氏》:“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左足。及厉王薨,武王继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非也。’ 吾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文中引用“抱玉之悲”这一典故,比喻神会多有怀宝而不为世人所识的悲哀。

  《碑铭》中的用典,不仅使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还能使抽象的说理形像化。大量用典使碑文内容更庄重典雅,耐人寻味。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惠能大师的生平业绩,从而对惠能大师生平作出中肯的评价。

  ======================================================================
  楼主,不好意思,我只能找到这些了。建议你买本古汉语字典,方便随时查阅。

虎溪三笑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虎溪三笑之说始自唐代,至宋代李龙眠(公麟,1049~1106)首作三笑图,智圆并为之作图赞,成为脍炙人口之美谈;于大宋僧史略卷下、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八、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卷三十六、释氏通鉴卷三、释氏资鉴卷二、释氏稽古略卷二等书中皆有载述。

依史实言之,慧远示寂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若逝世于刘宋元嘉四年(427),则二人为同一时代之人,且渊明系浔阳人,地与庐山相近,二人之交游未必不可能。

关于陆修静之事迹,依辩正论卷六、甄正论卷下、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一、续高僧传卷二十三昙显传、佛祖历代通载卷十等所述,修静于梁敬帝绍泰元年(555),与昙显对论佛道二教之优劣,时当慧远示寂后一三八年。另据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载,修静逝世于刘宋泰始三年(467);又据道教类书之云笈七签本传载,修静逝世于刘宋元徽五年(477),享年七十二。故知慧远与修静之时代相去甚远,二人交游之说极牵强。

盖自中唐以降,儒道佛三教融和之说渐趋流行,虎溪三笑一事或系好事者就三教融和说而虚构者。此外,日本在镰仓时代之后期,亦开始流传该类画作。〔庐山记卷一 闲居编卷十六、镡津文集卷十三、东林十八高贤传、尘添壒囊钞卷五〕

虎溪三笑图

为儒释道人物之画题。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之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之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之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此即虎溪三笑图所绘之内容。后世视之为儒释道三教亲和之象征,此类?画题现存者以宋代石恪所绘为最古。

唐。蜗寄 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陶渊明:东晋江西浔阳人,世称靖节先生。尝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解职辞官,归隐田园,耽乐诗、酒、琴、书,自号羲皇上人。据说他时常到庐山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有一次,又与道士陆修静相携造访,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的慧远大师不自觉间险些跨越自我禁足的虎溪,因此留下“虎溪三笑”的美谈。其诗作中蕴藏浓厚的佛教思想,如“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复如何”,充满了无常的感慨,可见佛教对他的影响匪浅。

    相关推荐

    聚合标签
    死什么生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飞黄腾达的近义词是什么? 铁字成语 我男20岁!没文化,没技术,人又懒,朋友也没几个,感觉日子越... 形容欠钱后趁着天黑跑路的行为的词语 以纱开头的词语 我想给你个拥抱像以前一样可以吗…… 是什么歌? 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原文 成语什么死什么渣 铜钱在现在有什么作用啊 水什么什么山的成语 带乌的成语有哪些 这个图的谜底是什么? 有关与人的成语 形容“天气很黑”的成语是什么? 第四个字是道的成语 乌黑是什么意思 男说鲁管是啥意思? 用两个边边怎样组词 概括冯骥才通过文学和绘画做到了什么 水什么山什么 组个成语,要三个 颇怎么读 祖国陆沉人有责 怎样才能飞黄腾达? 外什么内什么的成语 是(巍然不动)还是(岿然不动)???????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句的读音 团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刺猬在葡萄园里像个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 水晶球研磨机现在第四代了一万两千八两台,加工不要什么押金,如... 请问这个是不是易经里面排名第一的上上卦????? 大神给我掐算,说我有出马仙,可是出马时,仙家上身来了,确不说... 为什么现在女人那么高傲,什么原因 文的成语 人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类似“一动不动”结构的词语有哪些? 第二个字是"修"字的成语有哪些? 水()山()小学二年级作业 李鸿章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低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功亏一篑什么意思? 关于诚信的历史事件 浦江哪里有二手水晶机器卖 左边不出头,右边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打一字 低什么浅什么成语 跟水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时间过的真快,7年,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 左边不出头,右边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打一字 与灯有关的成语 鲁迅的一件小事全文详细赏析!跪求了! 完美世界境界划分,王侯境界和神圣境界排第几 初中全部古诗 要语文版的 腾字开头的成语 飞黄腾达历届冠军资料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核舟记全文重点字词翻译 形容被吓得害怕的成语有哪些? 滕字开头的成语 含有内外的成语 情侣网名 骨髓的髓怎么写 什么什么中什么成语有哪些 光在前面的成语是什么成语 长篇古诗词有哪些? 白色鸟的相关教案 偎红倚翠是什么意思 表示死亡的四字词语有哪些,求词语和解释 文学大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