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yí 在古文中的意思是:
1、用作形容词,意思是:适宜;合适。
古文出处:战国末年·吕不韦属下门客集体编撰《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释义:现在世道时局变了,是时候变法了。
2、用作动词,意思是:应当;应该。
古文出处: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释义: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劝谏的道路。
3、用作副词,夜叔叔:大概;也许。
古文出处:北宋·司马光《赤壁之战》:“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释义: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
4、用作副词,夜叔叔:当然。
古文出处:战国·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释义:当然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
5、用作名词,意思是:事宜;事情。
古文出处:先秦·戴圣《礼记。月令》:“以待来岁之宜。”
释义:用来等待来年的事情。
6、用作动词,意思是相安、和顺。
古文出处:先秦·戴圣《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释义: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7、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即做事要据情况而论,该变法时就必须变法。
这是《吕氏春秋?。察今》里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即做事要据情况而论,该变法时就必须变法。批评的就是像刻舟求剑那样不懂得变通的人。
宜
恰当;正好。 同本义
宜,所安也。——《说文》
宜,事也。——《尔雅》
宜得其所也。——《苍颉篇》
君子宜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正当时呀)——《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宜子(女子富有生育能力);宜民(使民众安辑);宜时(适时);宜春(适宜于春天)
摘自《百度百科》宜词条。
易是变化的意思,在此句中“易”与“移”都有变化推移之意,世易时移是互文见义的说法,意思是现在世道时局变了,是时候变法了。
此句出自《吕氏春秋》之《察今》,“察今”就是明察当前的实际情况。
原文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译文
治理国家没有法制是不行的,那会造成社会动乱,但如果死守住法而不知道变通,情况也是糟糕的,矛盾动乱不可以保持国家稳定。世道不同,社会变了,变法就是合适的。
就拿高明的医生来做譬喻吧,病万变,良医的投药也跟着变化,相反如果病变了,药方还是照旧不变,那么过去长寿的人就活不到成年就死了。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