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捷悟”而不是“捷语”。
其次,捷悟第十一共有7篇,大多用对比手法,但是你没有明确指定是哪一篇,还是不能非常确定答案。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100则: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扇。
再的就没题扇相关的了,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说的。
1、《管中窥豹》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蒲却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
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2、《孔融认亲》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
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3、《邓艾口吃》
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
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
4、《咏雪》
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
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捷悟第十一之三、绝妙好辞
(原文)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译)魏武帝(曹操)曾路过曹娥碑,杨修跟从。看到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魏武帝对杨修说:“你明白它的意思吗吗?”杨修回答:“我明白。”魏武帝说:“你先别说,待我想想。”走出去三十多里,武帝才说:“我也知道答案了。”他让杨修单独写下答案,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合在一起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合在一起是‘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合在一起是‘好’字;齑臼,是承受辛辣的器物,合在一起是‘辤’(‘辞’的异体字),连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啊。”魏武帝也写了下来,和杨修的一样,他感叹道:“我的才华不如你呀,和你差了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