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淮南象牙塔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三国演义中的孙坚老婆系那个?

三国演义中的孙坚老婆系那个?

作者:淮南象牙塔
日期:2021-08-23 23:06:07
阅读:

1、刘备

蜀汉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时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

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荐举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

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3岁。

2、诸葛亮

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 ”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

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 “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3、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

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4、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

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5、公孙瓒

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6、袁术

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绍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7、孙权

生于公元一八二年,死于公元二五二年。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

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彝陵战役中大败刘备。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在位时,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与夷洲(今台湾省)取得联系。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8、汉献帝刘协

汉灵帝的儿子。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称帝,献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阳公。

9、刘表

字景升。生于公元一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年。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武成侯。刘备的同宗兄弟,生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病死后刘琮继位,投降了曹操。

10、曹操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11、赵云

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12、典韦

陈留己吾县(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陈,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13、黄忠

黄忠早年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镇守长沙。老将军以70高龄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

14、刘禅

生于公元二零七年,死于公元二七一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大儿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为太子。刘备死后继位于成都,称帝时十七岁。在位期间,由丞相诸葛亮辅佐执政。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黄皓,致使姜维从北伐中原的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开荒。

炎兴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

15、王允

生于公元一三七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东汉末年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少年时有大志,勤于学习练武。后任豫州刺史,时值大将军何进准备诛杀张让等宦官,而参与谋事。历任从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尚书令、司徒。曾用连环计与吕布诛杀董卓,后被董卓部将李、郭汜所杀。

16、田丰

河北名士,袁绍的谋士。多谋善断,曾为袁绍出过不少奇谋,但袁绍不用。官渡之战前,他劝袁绍不要攻曹操,袁绍反将其关入监狱。袁绍战败后杀害了他。

17、司马懿

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

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18、何进

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八九年。东汉大臣。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因妹妹被选入宫中,后来做了太后,才由一个杀猪的屠夫变成了大将军。汉灵帝死后,将妹妹何太后生的儿子刘辩扶为皇帝,把持朝政。

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与袁绍、曹操密谋诛杀宦官,后被宦官张让等十常侍杀死。

19、法正

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 年,刘备的谋士。字孝直,右扶风(今陕西省眉县)人。建安初年,他与同乡人孟达入川投效刘璋。后献计劝刘备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再献计劝刘备攻取汉中,帮助黄忠用计斩了曹操名将夏侯渊,刘备立他为汉中王、尚书令、护军将军。

马良,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二二二年,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20、城)人。刘备领荆州时任从事,刘备称帝后为侍中。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

21、徐庶

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徐庶临别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

22、郭嘉

生于公元一七○年,死于公元二○七年,曹操的重要谋士。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最初投于袁绍,见袁绍不重用而离去,经荀 (Yu)推荐为曹操所用。多谋善断,为曹操打败袁绍、袁谭、袁尚,出了许多奇计,封洧阳亭侯。随军征讨乌桓时,因病死于大漠,年方三十八岁。

23、张昭

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二三六年,三国时吴国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苏徐州)人。孙策创业时,封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极受信任。后任孙权的军师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孙权称帝后任辅吴将,封娄侯。

24、许攸

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中曾几次向袁绍献计,袁绍不听,反认为许攸与曹操私通。许攸无奈投降了曹操,献计让曹操袭击袁绍粮库乌巢,使袁绍兵大败。后因言语张狂被曹操大将许褚所杀。

25、荀攸

生于公元一五七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为曹操的谋士。字公达,颍川颍阳(今河南省许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后为曹操参赞军事。曾向曹操献计打败吕布、袁绍等。后任尚书令。随曹操攻孙权时,病死途中。

26、荀或

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27、程昱

字仲德,兖州东阿(今山东兖州)人。为人多计谋,懂兵法。官渡之战曹操大破袁绍后,程昱又献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袁军。曾用计将徐庶从蜀国骗来曹魏。赤壁之战时曾提醒曹操防东吴火攻,曹操不听,终致大败。

28、费袆

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五三年,三国时蜀国大臣。字文伟,江夏胝(今河南省罗山)人。刘禅即位时,任黄门侍郎、侍中。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时任参军、中护军、司马。诸葛亮死后任军师,不久代蒋琬任尚书令、大将军、尚书。后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29、贾诩

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李、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30、董卓

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二年。东汉末年将领,后任太师。字仲颍,陇西临泺(今甘肃省岷县)人,性情刚猛,有谋略。在剿灭黄巾军时曾被黄巾军打败。昭宁元年(公元一八九年)响应何进号召,以保护皇帝为名率兵进入东京洛阳,废汉少帝,立汉献帝。

袁绍等率八路诸侯讨伐时,放火烧了洛阳城迁都长安,自称太师。后被王允与貂蝉所设的连环计所杀。

31、诸葛瑾

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吴国大臣。字子瑜,诸葛亮的哥哥,孙权的主要谋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国为使,向刘备索讨荆州。孙权称帝后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32、诸葛恪

生于公元二○三年,死于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逊,诸葛瑾的儿子,从小就因聪明而知名。孙权很器重,曾任丹阳太守,封都乡侯。孙权死后由他辅立孙亮,任大将军,太子太傅。后因领兵攻魏失败,被孙峻所杀。

33、审配

袁绍谋士。会用兵,善打仗,曾协助袁绍军多次打败曹操。袁绍死后,帮助袁绍儿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几次破城都无功而还。后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杀。

34、蒋琬

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四六年,蜀国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人。刘备自任汉中王时,他为尚书郎。后在诸葛亮丞相府任长史,诸葛亮死后代其执政,为益州刺史、大将军、尚书,封字亭侯,大司马。

35、谯周

生于公元二○一年,死于公元二七○ 年,蜀国大臣。刘禅在位时任散中大夫、光禄大夫。通晓天文,善写书文。邓艾兵至成都时,竭力劝刘禅投降魏国。后被司马昭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国任骑都尉、散骑常侍。

36、庞统

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37、阚泽

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四三年,吴国大臣。字德润,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小时好学,因家穷无钱上学,便替人抄书。孙权称帝时,任尚书、中书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书令,极有口才。赤壁交战前,替黄忠前去曹营献诈降书,骗过曹操。

38、丁奉

吴国名将。智勇双全,武艺高强,身经百战,功绩卓著。晚年,吴王孙休为帝,孙琳图谋不轨,丁奉设计在腊日大会上诛杀了孙琳。

39、于禁

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将。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弓马熟39练,武艺出众。初在鲍信手下剿灭黄巾军,后归附曹操。参加过攻打吕布、张绣、袁绍的战事,因战功拜虎威将军、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听庞德的进言,适遇大雨,被关羽水淹七军,兵败投降关羽。孙权夺取荆州后,被送还魏国,不久病死。

40、太史慈

东吴名将。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与曹魏交战时战死。

41、文丑

袁绍上将,河北名将。与曹军交战时连败张辽、徐晃,后被关羽所杀。甘宁,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

42、吕布

死于公元一九八年,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素以勇武著称,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原为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后投靠董卓为义子。王允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蝉。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杀。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43、吕蒙

生于公元一七八年,死于公元二一九年,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44、周瑜

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

45、姜维

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 甘宁:甘宁甘兴霸,东吴第一猛将。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号游侠。

46、卫继

继敏达夙成,学识通博,进仕州郡,历职清显。忠笃信厚,为众所敬。

47、曹丕

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他更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残害手足之人。刘禅: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最后落得一个被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

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

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

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1、司马懿

在《三国》中司马懿被评为“忍者之王”。司马懿,是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隐忍”五十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在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他集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曹操的雄霸天下之志、周瑜的不死不休、王朗的厚颜无耻、鲁肃的大智若愚等等于一身,真正的王霸之术集大成者,是《三国》中唯一的一个最成功的人物。

2、曹操

《三国》中曹操给大多数的印象,都是暴戾、多疑。其实曹操能够成为三国最大的强者,拥除了他的超强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还因为他具有忍耐之心和爱才之心。

《三国演义》中祢衡骂曹操,骂得曹操一佛升天,二佛出世,但曹操冷静地容忍了祢衡的放肆,把他安全“送”到荆州刘表那里。袁绍进攻曹操时,陈琳曾帮袁绍写了三篇檄文,骂到曹操祖宗三代。

3、孙权

他少年大志,十五岁临危受命, 稳固江东、 龙图霸业、纵横捭阖、 以赤壁大战、 三分天下, 又智胜关羽,谋夺荆州、彝陵之战、力挽狂澜。

220年,曹操已死,孙权已夺得荆州,曹魏实力已经下降的情况下,孙权还是为了保全吴地,牵制刘备。在东吴百姓都掩面觉得丢人的情况下,孙权依然拉下老脸,继续向曹丕称臣。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迁都建业。孙权也成为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4、刘备

在三国未定时,最没实力、最没背景的刘备就凭着一顶“汉室宗亲”的破帽子,和关羽、张飞、诸葛亮,一路跌跌撞撞而三分天下,不得不让人佩服。刘备投靠过刘焉,卢植,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到处寄人篱下,忍辱负重。

刘备在去江东提亲时,明知是骗局,在到处遭遇埋伏的情况,却不动神色,隐忍大度处之,最终还抱得美人归。

5、汉献帝

汉献帝是《三国》中最无奈、最辛酸的忍者。他为了保存奄奄一息的汉室,足足忍了三十六年。忍了何进,忍了董卓,忍了曹操,失了贵妃和丈人,也失了皇后和国舅,最后还是被曹丕逼死,可以说汉献帝是最辛酸的忍者。

6、贾诩

贾诩,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他辅佐曹操、支持曹丕、位列三公,77岁高龄寿终,谥肃侯,长子贾穆继嗣。多年后,贾诩还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7、诸葛亮

凤雏庞统,早早死于非命,没有显出真本事,而诸葛亮显出经天纬地的才学,帮助前半生一直狼狈不堪的刘备三分天下,建立了西蜀的江山。

刘备白帝托孤,留下的是收复中原的遗命,还有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刘禅。这是一对矛盾,因为有刘禅在,诸葛亮就不可能收复中原。诸葛亮六出祁山,打的胜仗不少,却未能夺取一寸土地,除去失街亭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其他几次都是因为后方的问题,不得不退兵还巢。

到了第六次出兵,诸葛亮已经积劳成疾,可仍然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处理,不用魏兵来打,自己就把自己打倒了,最后将星陨落五丈原。诸葛亮一身的本领,战场指挥,从未输过半点便宜,但是一代智慧之神,还是敌不过一个昏庸的年代。

8、曹植

曹操原本最喜欢最看中的就是三儿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说肯定曹操是非常满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军事上给予开导和启发。

比如曹操南征孙权的时候,就让年仅23岁的曹植驻守刚刚平定的袁绍的老窝邺郡,曹植接手邺郡后做事兢兢业业,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经验丰富的鲜于辅等人,把邺管理的非常好,曹操非常满意,这个时候就已经动了立他为世子的念头。后来建安24年,关羽带兵歼灭了于禁等人,威震华夏。

9、周瑜

赤壁之战胜后,周瑜顺势进攻荆州,与曹仁数番大战,自己还受了箭伤,然后又上演了苦肉计,才取得优势,可是诸葛亮却顺势不费吹灰之力取了荆州,气的周瑜箭伤复发,金疮迸裂,这就是著名的三期周瑜的第一气,是曰后周瑜之死的预兆。

后来,周瑜几次三番的和诸葛亮斗志,都处于下风,其中还引出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三气周瑜后,周瑜自知死期将近,却也没有办法,只是在临死前大叫“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10、庞统

庞统因为相貌的原因和脾气个性,先后与孙权、曹操、刘备三巨头谋面,都不被赏识。最后,在诸葛亮的力主下,庞统才可以成为刘备的二号军师,刘备入川以后的策略基本是庞统所定,在刘备入川以后,刘彰和刘备之间的微妙关系一天一个变化,庞统总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应变策略。

庞统驾着的卢来到落凤坡,中了川军的埋伏,川军指着这骑白马的人道:“骑白马者必是刘备”,于是万箭齐发,连人代马一起射死。此时,庞统年仅36岁。伏龙、凤雏,一个赶出了惊天动地大事业,一个却在刚刚获得主公信任时就死于乱军之中。


《三国演义》一共描写了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书中主要是以男人为主,他们足智多谋,争雄斗狠,形象突出,光彩照人。此外,书中还有60多名女性,有名有姓只有蔡琰、曹娥、李春香3人;有名无姓的有貂蝉1人,其他的不是有姓无名就是无姓无名。虽然作者对她们著墨不多,但也个个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60多名女子与1千多名男子共同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成就了这部千古不朽的名著。

1 根据各姓氏人数多寡排序
1.1 张
1.2 刘
1.3 王
1.4 孙
1.5 曹
1.6 李
1.7 杨
1.8 陈
1.9 赵
1.10 马
1.11 韩
1.12 夏侯
1.13 吕
1.14 董
1.15 胡
1.16 周
1.17 许
1.18 邓
1.19 诸葛
1.20 吴
1.21 朱
1.22 司马
1.23 蒋
1.24 丁
1.25 黄
1.26 郭
1.27 袁
1.28 何
1.29 荀
1.30 程
1.31 杜
1.32 公孙
1.33 孟
1.34 庞
1.35 关
1.36 薛
1.37 徐
1.38 蔡
1.39 高
1.40 陆
1.41 傅
1.42 崔
1.43 田
1.44 郑
1.45 尹
1.46 秦
1.47 全
1.48 钟
1.49 梁
1.50 严
1.51 潘
1.52 文
1.53 苏
1.54 贾
1.55 宋
1.56 成
1.57 阎
1.58 范
1.59 卫
1.60 左
1.61 樊
1.62 彭
1.63 辛
1.64 鲍
1.65 伍
1.66 陶
1.67 华
1.68 桓
1.69 岑
1.70 于
1.71 焦
1.72 费
1.73 冯
1.74 孔
1.75 魏
1.76 皇甫
1.77 淳于
1.78 裴
1.79 管
1.80 向
1.81 唐
1.82 侯
1.83 龚
1.84 祖
1.85 吉
1.86 乐
1.87 种
1.88 鲁
1.89 廖
1.90 留
1.91 金
2 只有两人的姓氏
2.1 太史
2.2 毌丘
2.3 眭
2.4 石
2.5 邢
2.6 雷
2.7 万
2.8 姜
2.9 段
2.10 夏
2.11 卢
2.12 牛
2.13 昌
2.14 虞
2.15 凌
2.16 蒯
2.17 耿
2.18 尚
2.19 沮
2.20 典
2.21 边
2.22 糜
2.23 宗
2.24 郝
2.25 任
2.26 审
2.27 穆
2.28 戴
2.29 步
2.30 爰
2.31 丘
2.32 申
2.33 韦
2.34 霍
2.35 谢
2.36 滕
2.37 乔
2.38 臧
2.39 伏
2.40 吾
3 只有一人的姓氏
4 女性人物
5 参考资料

[编辑]根据各姓氏人数多寡排序
[编辑]张
张让
张角
张宝
张梁
张飞
张钧
张举
张纯
张济
张邈
张照
张杨
张虎
张闿
张燕
张辽
张昭
张纮
张英
张勋
张绣
张鲁
张郃
张顗
张南
张武
张温
张允
张横
张既
张卫
张松
张任
张肃
张翼
张著
张音
张爽
张裔
张南
张达
张苞
张嶷
张韬
张普
张虎
张休
张茂
张当
张特
张约
张缉
张布
张遵
张绍
张峻
张悌
张尚
张华
张象
张节
张明
张俭
张球
张先
张承
张世平
张牛角
[编辑]刘
刘焉
刘备
刘陶
刘虞
刘恢
刘宏
刘协
刘辩
刘岱
刘表
刘范
刘晔
刘繇
刘艾
刘璋
刘安
刘延
刘辟
刘勋
刘禅
刘琦
刘琮
刘泌
刘封
刘先
刘馥
刘熙
刘度
刘贤
刘磐
刘瑰
刘巴
刘循
刘瑁
刘永
刘理
刘廙
刘豹
刘宁
刘琰
刘敏
刘劭
刘放
刘丞
刘谌
刘璇
刘瑶
刘琮
刘瓒
刘恂
刘璩
刘达
刘寔
刘苌
刘宠
刘郃
刘邠
刘畯
刘雄
刘弘
刘元起
刘子扬
[编辑]王
王允
王匡
王方
王颀
王昌
王邑
王立
王朗
王则
王垕
王楷
王忠
王植
王修
王琰
王威
王粲
王累
王平
王甫
王谋
王双
王连
王伉
王肃
王建
王昶
王韬
王基
王经
王真
王含
王沈
王业
王敦
王瓘
王买
王颀
王祥
王浚
王浑
王戎
王观
王必
王子服
[编辑]孙
孙仲
孙坚
孙策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朗
孙韶
孙静
孙干
孙观
孙瑜
孙高
孙皎
孙桓
孙礼
孙资
孙登
孙和
孙亮
孙峻
孙綝
孙据
孙恩
孙干
孙闿
孙谦
孙恭
孙楷
孙休
孙皓
孙异
孙单
孙冀
孙歆
孙秀
孙河
[编辑]曹
曹节
曹操
曹嵩
曹仁
曹洪
曹豹
曹性
曹昂
曹丕
曹植
曹纯
曹休
曹永
曹彰
曹熊
曹睿
曹真
曹遵
曹宇
曹芳
曹爽
曹羲
曹训
曹彦
曹据
曹髦
曹德
曹奂
曹霖
曹安民
[编辑]李
李傕
李儒
李肃
李典
李蒙
李别
李封
李乐
李暹
李丰
李通
李孚
李圭
李谌
李恢
李严
李丰
李伏
李意
李异
李辅
李福
李胜
李歆
李鹏
李崇
李丰
李球
李虎
李撰
[编辑]杨
杨彪
杨密
杨琦
杨奉
杨丑
杨龄
杨秋
杨阜
杨修
杨怀
杨柏
杨松
杨洪
杨昂
杨任
杨锋
杨仪
杨陵
杨暨
杨颙
杨祚
杨综
杨欣
杨济
杨大将
[编辑]陈
陈蕃
陈耽
陈宫
陈生
陈登
陈武
陈横
陈兰
陈圭
陈纪
陈琳
陈震
陈孙
陈就
陈应
陈群
陈矫
陈式
陈泰
陈骞
陈俊
陈翔
陈造
陈元
[编辑]赵
赵忠
赵弘
赵萌
赵岑
赵云
赵彦
赵睿
赵范
赵衢
赵昂
赵月
赵累
赵祚
赵融
赵咨
赵统
赵广
赵直
赵颜
赵岐
赵韪
[编辑]马
马腾
马宇
马超
马延
马良
马谡
马岱
马休
马铁
马玩
马忠
马忠
马遵
马钧
马邈
马玉
马汉
马融
马元义
马日磾
[编辑]韩
韩忠
韩馥
韩当
韩遂
韩暹
韩融
韩胤
韩嵩
韩福
韩猛
韩珩
韩浩
韩玄
韩德
韩瑛
韩瑶
韩琪
韩暨
韩综
韩祯
韩莒子
[编辑]夏侯
夏侯惇
夏侯渊
夏侯兰
夏侯恩
夏侯杰
夏侯尚
夏侯德
夏侯存
夏侯楙
夏侯霸
夏侯威
夏侯惠
夏侯和
夏侯玄
夏侯咸
[编辑]吕
吕布
吕公
吕虔
吕范
吕旷
吕翔
吕蒙
吕通
吕义
吕常
吕建
吕凯
吕岱
吕霸
吕据
吕伯奢
吕威璜
[编辑]董
董卓
董重
董旻
董璜
董承
董昭
董袭
董和
董祀
董衡
董超
董允
董厥
董禧
董寻
董朝
[编辑]胡
胡轸
胡才
胡华
胡班
胡济
胡质
胡忠
胡遵
胡烈
胡渊
胡奋
胡冲
胡邈
胡车儿
胡赤儿
[编辑]周
周毖
周奂
周瑜
周尚
周泰
周昕
周仓
周循
周胤
周善
周群
周平
周鲂
周旨
[编辑]许
许攸
许褚
许汜
许贡
许靖
许芝
许慈
许允
许晏
许允
许仪
许劭
许昌
许韶
[编辑]邓
邓茂
邓龙
邓义
邓贤
邓芝
邓贤
邓艾
邓忠
邓程
邓敦
邓良
邓飏
邓铜
邓禹
[编辑]诸葛
诸葛亮
诸葛瑾
诸葛均
诸葛虔
诸葛恪
诸葛瞻
诸葛诞
诸葛靓
诸葛绪
诸葛尚
诸葛原
[编辑]吴
吴匡
吴景
吴敦
吴硕
吴臣
吴懿
吴兰
吴质
吴班
吴纲
吴押狱
[编辑]朱
朱隽
朱治
朱灵
朱桓
朱光
朱然
朱褒
朱赞
朱恩
朱异
朱芳
[编辑]司马
司马徽
司马懿
司马孚
司马师
司马昭
司马望
司马炎
司马攸
司马朗
[编辑]蒋
蒋钦
蒋奇
蒋干
蒋琬
蒋济
蒋班
蒋舒
蒋斌
蒋显
蒋延
蒋义渠
[编辑]丁
丁原
丁管
丁奉
丁斐
丁仪
丁廙
丁咸
丁谧
丁封
丁立
[编辑]黄
黄盖
黄琬
黄祖
黄邵
黄忠
黄奎
黄权
黄皓
黄崇
黄承彦
[编辑]郭
郭胜
郭汜
郭嘉
郭图
郭常
郭奕
郭淮
郭恩
郭永
郭攸之
[编辑]袁
袁绍
袁术
袁隗
袁遗
袁谭
袁熙
袁尚
袁胤
袁綝
袁逢
[编辑]何
何进
何颙
何苗
何仪
何宗
何平
何晏
何曾
何植
何曼
[编辑]荀
荀攸
荀爽
荀谌
荀彧
荀正
荀恽
荀恺
荀顗
荀勖
荀绲
[编辑]程
程普
程旷
程昱
程秉
程咨
程银
程畿
程武
程远志
[编辑]杜
杜远
杜袭
杜琼
杜路
杜微
杜义
杜祺
杜睿
杜预
[编辑]公孙
公孙瓒
公孙越
公孙康
公孙渊
公孙度
公孙晃
公孙恭
公孙修
[编辑]孟
孟坦
孟达
孟光
孟获
孟优
孟节
孟宗
孟公威
[编辑]庞
庞舒
庞统
庞德
庞羲
庞义
庞柔
庞会
庞德公
[编辑]关
关羽
关纯
关定
关宁
关平
关兴
关索
关彝
[编辑]薛
薛兰
薛礼
薛综
薛悌
薛则
薛乔
薛莹
薛珝
[编辑]徐
徐荣
徐晃
徐璆
徐庶
徐盛
徐商
徐质
徐勋
[编辑]蔡
蔡邕
蔡瑁
蔡阳
蔡和
蔡中
蔡勋
蔡曛
蔡林
[编辑]高
高升
高顺
高览
高干
高沛
高定
高翔
高柔
[编辑]陆
陆康
陆绩
陆逊
陆抗
陆凯
陆景
陆纡
陆骏
[编辑]傅
傅婴
傅巽
傅干
傅彤
傅嘏
傅佥
傅士仁
[编辑]崔
崔烈
崔毅
崔勇
崔琰
崔禹
崔谅
崔州平
[编辑]田
田丰
田楷
田氏
田畴
田预
田续
田章
[编辑]郑
郑泰
郑玄
郑度
郑文
郑伦
郑袤
郑宝
[编辑]尹
尹礼
尹楷
尹奉
尹默
尹赏
尹大目
[编辑]秦
秦琪
秦宓
秦良
秦明
秦朗
秦庆童
[编辑]全
全琮
全端
全怿
全纪
全尚
全祎
[编辑]钟
钟缙
钟绅
钟繇
钟进
钟会
钟毓
[编辑]梁
梁刚
梁兴
梁宽
梁绪
梁虔
梁畿
[编辑]严
严纲
严舆
严畯
严颜
严政
严白虎
[编辑]潘
潘隐
潘凤
潘璋
潘浚
潘举
潘遂
[编辑]文
文丑
文聘
文钦
文淑
文虎
[编辑]苏
苏双
苏由
苏飞
苏越
苏颙
[编辑]贾
贾诩
贾华
贾逵
贾范
贾充
[编辑]宋
宋果
宋宪
宋忠
宋谦
宋白
[编辑]成
成廉
成宜
成济
成倅
成何
[编辑]阎
阎圃
阎晏
阎宇
阎象
阎芝
[编辑]范
范成
范疆
范谤
范康
[编辑]卫
卫弘
卫凯
卫演
卫瓘
[编辑]左
左丰
左灵
左慈
左咸
[编辑]樊
樊稠
樊能
樊建
樊歧
[编辑]彭
彭安
彭羕
彭和
彭伯
[编辑]辛
辛评
辛毗
辛敞
辛明
[编辑]鲍
鲍信
鲍忠
鲍隆
鲍素
[编辑]伍
伍琼
伍孚
伍习
伍延
[编辑]陶
陶谦
陶商
陶应
陶浚
[编辑]华
华雄
华佗
华歆
华核
[编辑]桓
桓阶
桓范
桓嘉
桓彝
[编辑]岑
岑壁
岑威
岑昏
岑眰
[编辑]于
于禁
于麋
于吉
于诠
[编辑]焦
焦触
焦炳
焦彝
焦伯
[编辑]费
费观
费祎
费诗
费耀
[编辑]冯
冯礼
冯习
冯紞
冯方
[编辑]孔
孔伷
孔融
孔秀
孔昱
[编辑]魏
魏续
魏延
魏邈
魏平
[编辑]皇甫
皇甫嵩
皇甫闿
皇甫郦
[编辑]淳于
淳于琼
淳于导
淳于丹
[编辑]裴
裴景
裴秀
裴元绍
[编辑]管
管亥
管宁
管辂
[编辑]向
向朗
向举
向宠
[编辑]唐
唐周
唐咨
唐彬
[编辑]侯
侯览
侯成
侯选
[编辑]龚
龚景
龚都
龚起
[编辑]祖
祖茂
祖郎
祖弼
[编辑]吉
吉太
吉邈
吉穆
[编辑]乐
乐进
乐就
乐綝
[编辑]种
种拂
种辑
种邵
[编辑]鲁
鲁馗
鲁肃
鲁芝
[编辑]廖
廖化
廖淳
廖立
[编辑]留
留赞
留略
留平
[编辑]金
金旋
金祎
金尚
[编辑]只有两人的姓氏
[编辑]太史
太史慈
太史亨
[编辑]毌丘
毌丘俭
毌丘甸
[编辑]眭
眭固
眭元进
[编辑]石
石苞
石广元
[编辑]邢
邢贞
邢道荣
[编辑]雷
雷薄
雷铜
[编辑]万
万政
万彧
[编辑]姜
姜叙
姜维
[编辑]段
段圭
段煨
[编辑]夏
夏恽
夏恂
[编辑]卢
卢植
卢逊
卢毓
[编辑]牛
牛辅
牛金
[编辑]昌
昌稀
昌奇
[编辑]虞
虞翻
虞松
[编辑]凌
凌操
凌统
[编辑]蒯
蒯良
蒯越
[编辑]耿
耿武
耿纪
[编辑]尚
尚弘
尚广
[编辑]沮
沮授
沮鹄
[编辑]典
典韦
典满
[编辑]边
边让
边洪
[编辑]糜
糜竺
糜芳
[编辑]宗
宗宝
宗预
[编辑]郝
郝萌
郝昭
[编辑]任
任峻
任夔
[编辑]审
审配
审荣
[编辑]穆
穆顺
穆顺
[编辑]戴
戴员
戴凌
[编辑]步
步骘
步阐
[编辑]爰
爰青
爰邵
[编辑]丘
丘建
丘本
[编辑]申
申耽
申仪
[编辑]韦
韦康
韦晃
[编辑]霍
霍峻
霍弋
[编辑]谢
谢旌
谢雄
[编辑]滕
滕胤
滕修
[编辑]乔
乔瑁
乔玄
[编辑]臧
臧霸
臧旻
[编辑]伏
伏完
伏德
[编辑]吾
吾彦
吾粲
[编辑]只有一人的姓氏
窦武
封谞
蹇硕
邹靖
颜良
方悦
和洽
邴原
谷利
闵贡
逢纪
麴义
桥蕤
俞涉
纪灵
笮融
简雍
满宠
毛玠
应劭
卞喜
史涣
路昭
车胄
祢衡
顾雍
阚泽
骆统
甘宁
妫览
却虑
脂习
晏明
牵弘
州泰
曾宣
施朔
党均
宁随
邵悌
干休
羊祜
楼玄
雍闿
沈莹
山涛
仇连
花永
巩志
鄂焕
戈定
苗泽
法正
冷苞
赖恭
卓膺
谯周
翟元
殷纯
谭雄
靳祥
常雕
郤正
来敏
官雍
爨习
盛勃
苟安
伦直
卑衍
柳甫
毕轨
司蕃
句安
葛雍
师篡
白寿
阳群
汪昭
檀敷
区星
普净
武安国
娄子伯
慕容烈
濮阳兴
单子春
乔国老
南华老仙
紫虚上人
金环三结
阿会喃
忙牙长
朵思大王
带来洞主
董荼那
木鹿大王
兀突骨
土安
奚泥
沙摩柯
轲比能
彻里吉
雅旦
越吉
迷当
俄何烧戈
蹋顿
乌桓触
左贤王
[编辑]女性人物
王美人
何后(灵帝妻)
唐妃(少帝妻)
董太后(刘苌妻)
吴夫人
吴国太(孙坚妻)
糜夫人
甘夫人
孙夫人(孙仁)
吴夫人(刘备妻)
貂蝉
严氏
曹氏(吕布妻)
邹氏(张济妻)
伏后
董妃
曹贵人(献帝妻)
刘氏(袁绍妻)
蔡夫人(刘表妻)
徐氏(孙翊妻)
王氏(赵昂妻)
杨氏(马超妻)
刘氏 卞氏 丁氏(曹操妻)
甄后
郭贵妃(曹丕妻)
李氏(庞德妻)
张后(刘禅妻)
毛后 郭夫人(曹睿妻)
刘氏(曹爽妻)
徐夫人 王夫人 潘夫人(孙权妻)
张后(曹芳妻)
全后(孙亮妻)
胡氏(刘琰妻)
李氏(马邈妻)
崔夫人(刘谌妻)
何氏(孙和妻)
大乔(孙策妻)
小乔(周瑜妻)
朱太后(孙休妻)
冯氏(袁术妻)
刘氏(潘举妻)
黄氏(诸葛亮妻)
夏侯令女(曹文叔妻)
祝融夫人(孟获妻)
云英(董承妾)
李春香(黄奎妾)
蔡琰(蔡邕女)
舞阳君(何进母)
樊氏(赵范嫂)

何颙:“王佐才也。”——《三国志。荀彧传》
  “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彧别传》。
  “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晋书。荀勖传》(表文略)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氏家训》
  司马懿:“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彧别传》
  钟繇: 锺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或问繇曰:“君雅重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可得乎?”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彧别传》
  东晋。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晋书列传第三十五》
  《典略》彧折节下士,坐不累席。其在台阁,不以私欲挠意。
  曹操:
  ①吾之子房也。
  ②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是故曲阜之锡,不后营丘,萧何之土,先於平阳。珍策重计,古今所尚。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
  ③与君共事已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
  ④昔袁绍侵入郊甸,战於官渡。时兵少粮尽,图欲还许,书与彧议,彧不听臣。建宜住之便,恢进讨之规,更起臣心,易其愚虑,遂摧大逆,覆取其众。此彧睹胜败之机,不世出也。及绍破败,臣粮亦尽,以为河北未易图也,欲南讨刘表。彧复止臣,陈其得失,臣用反旆,遂吞凶族,克平四州。向使臣退於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有倾覆之形,无克捷之势。后若南征,委弃兖、豫,利既难要,将失本据。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
  曹植:“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91;欷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光禄大夫荀侯诔》
  陈寿:“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
  裴松之:“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陈氏此评,盖亦同乎世识。臣松之以为斯言之作,诚未得其远大者也。彧岂不知魏武之志气,非衰汉之贞臣哉?良以于时王道既微,横流已极,雄豪虎视,人怀异心,不有拨乱之资,仗顺之略,则汉室之亡忽诸,黔首之类殄矣。夫欲翼赞时英,一匡屯运,非斯人之与而谁与哉?是故经纶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动于嶮中,至于大亨,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谓之未充,其殆诬欤!”——《三国志。荀彧传》
  傅子: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传》注引《傅子》
  范晔:“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间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势强,则皇器自移矣。此文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赞曰:“公业称豪,骏声升腾。权诡时逼,挥金僚朋。北海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高谋谁佐?彧之有弼,诚感国疾。功申运改,夡疑心一。”——《后汉书。荀彧传》
  袁宏:汉自桓、灵,君失其柄,陵迟不振,乱殄海内,以弱致弊,虐不及民,刘氏之泽未尽,天下之望未改。故征伐者奉汉,拜爵赏者称帝,名器之重,未尝一日非汉。魏之平乱,资汉之义,功之克济,荀生之谋。谋适则勋隆,勋隆则移汉,刘氏之失天下,荀生为之也。若始图一匡,终与事乖,情见事屈,容身无所,则荀生之识为不智矣。若取济生民,振其涂炭,百姓安而君位危,中原定而社稷亡,于魏虽亲,于汉已疏,则荀生之功为不义也。夫假人之器,乘人之权,既而以为己有,不以仁义之心终,亦君子所耻也。一污犹有惭色,而况为之谋主!功奋于当年,迹闻于千载,异夫终身流涕,不敢谋燕之徒隶者。自己为之功,而己死之,杀身犹有余媿,焉足以成名也!惜哉,虽名盖天下,而道不合顺,终以忧卒,不殒不与义。故曰非智之难,处智之难;非死之难,处死之难。呜呼!后之君子,默语行藏之际,可不慎哉!——《后汉纪》
  杜牧:“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於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资治通鉴》
  司马光:“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侯之贤大夫,皆不足以当之,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於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於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於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资治通鉴》
  苏轼:汉末大乱,豪杰并起。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故吾尝以文若为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志林十三条|论古|武王非圣人》
  苏辙: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従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之矣,岂其晚节复疑而不予哉!方是时,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属于曹公矣,虽不加九锡,天下不归曹氏而将安往?文若之意,以为劫而取之,则我有力争之嫌,人怀不忍之志,徐而俟之,我则无嫌而人亦无憾。要之必得而免争夺之累,此文若之本心也。惜乎曹公志于速得,不忍数年之顷,以致文若之死。九锡虽至,而禅代之事,至子乃遂。此则曹公之陋,而非文若之过也。 ——《历代论三|荀彧》
  何去非:“人之挟数任术若荀文若者几希矣,盖曹公之策士而倚之为蓍龟者也。”——《何博士备论|司马仲达论》
  赵翼:荀彧传荀彧传,後汉书与孔融等同卷,则固以为汉臣也。陈寿魏志,则列於夏侯惇、曹仁等之後,与荀攸、贾诩同卷,则以为魏臣矣。案董昭等以曹操功高,议欲封魏公、加九锡。彧以为「操本起义兵,匡汉室,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是。」以是拂操意。会征孙权,乃表请彧劳军。彧病留寿春,操遣人馈食。发之,空器也,遂饮药而卒。明年,操乃为魏公。是彧之心乎为汉可知也。论者或谓末路虽以失操意而死。而当其初去袁绍就操时,值吕布攻兖州,彧为操坚守鄄城及范、东阿,以待操,谓「昔汉高先定关中、光武先取河内以为基,此三城,即操之关中、河内也。」後又劝操迎天子,谓「晋文纳襄王而定霸,汉高发义帝丧而得诸侯。」是早以帝王创业之事劝操,何得谓之尽忠於汉?不知献帝遭董卓大乱之後,四海鼎沸,强藩悍镇,四分五裂。彧计诸臣中非操不能削群雄以匡汉室,则不得不归心於操而为之尽力,为操即所以为汉也。其初劝操迎天子,谓操曰「将军虽御难於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是可知彧欲藉操以匡汉之本怀矣!且是时,操亦未遽有觊觎神器之心也。及功绩日高,权势已极,董昭等欲加以上公九锡,则非复人臣之事。彧亦明知操之心已怀僭妄,而终不肯附和,姑以名义折之,卒之见忌於操,而饮药以殉。其为刘之心,亦可共白於天下矣!陈寿已入於魏臣内,范蔚宗独提出列於後汉书,传论明言「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此实平心之论也。寿於传末亦云「彧死之明年,操遂为魏公。」则亦见彧不死,操尚未敢为此也。则又公道自在人心,而不容诬衊者矣!又案臧洪自是汉末义士,其与张超结交,後与袁绍交兵之处,皆无关於曹操也。则魏纪内本可不必立传,而寿列之於张邈之次。盖以其气节,不忍没之耳。蔚宗特传於後汉书内,不以寿志已有洪传而遂遗之。亦见其编订之正。——《廿二史札记 卷六 三国志》
  唐庚: 董昭建议曹公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称曹公兴师,本为朝廷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公由是不平,彧以忧卒。论者曰,彧叶规曹氏,以倾汉祚,晚节立异,无救运移。
  管仲相桓公伐山戎、伐陈蔡、伐楚、伐晋,其意欲尊周尔,而桓公遂有封禅之志。文若依曹公,平青徐、平许洛、平河朔、平汉南,其志欲尊汉耳,而曹公遂有九锡之议。管仲知封禅之不可许也。故设词以拒之;文若知九锡之不可长也,故逊词以却之。管仲幸,故桓公从其说以全勤王之功;文若不幸,故曹公不用其语以成窃国之祸。究其终始,幸不幸异耳,用心岂不同耶!论者何得非之!——《三国杂事》
  王夫之: 荀彧拒董昭九锡之议,为曹操所恨,饮药而卒,司马温公许之以忠,过矣。乃论者讥其为操谋篡,而以正论自诡,又岂持平之论哉?彧之智,算无遗策,而其知操也,尤习之已熟而深悉之;违其九锡之议,必为操所不容矣,姑托于正论以自解,冒虚名,蹈实祸,智者不为,愚者亦不为也,而彧何若是?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时也,苟非良心之牿亡已尽者,未有不恻然者也。彧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已。于此亦可以征人性之善,虽牿亡而不丧,如之何深求而重抑之!
  彧之失,在委身于操而多为之谋耳。虽然,初起而即委身于操,与华歆、王朗之为汉臣而改面戴操者,抑有异矣。杨彪世为公辅,而不能亡身以忧国;邴原以名节自命,而不能辞召以洁身。蜀汉之臣,惟武侯不可苛求焉,其他则皆幸先主为刘氏之胤,而非其果能与汉存亡者也。然则彧所愧者管宁耳。当纷纭之世,舍宁而无以自全,乃彧固以才智见,而非宁之流亚久矣。季路、冉有,聚敛则从,伐颛臾则为之谋,旅泰山则不救,而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一至于大恶当前,而后天良之存者不昧,祸未成而荏苒以为之谋,圣人且信其不与于篡弑,善恶固有不相掩矣。
  且彧之为操谋也,莫著于灭袁绍。绍之为汉贼也,不下于操,为操谋绍,犹为绍而谋操也。汉之贼,灭其一而未尝不快,则彧为操谋,功与罪正相埒矣。若其称霸王之图以歆操,则怀才亟见,恐非是而不为操所用也,则彧之为操谋也,亦未可深辠也。试平情以论之,则彧者,操之谋臣也,操之谋臣,至于篡逆而心怵焉其不宁,左掣右曳以亡其身,其天良之不昧者也。并此而以为诡焉,则诬矣。——《读通鉴论。献帝。三十一》

    相关推荐

    聚合标签
    三皇五帝中“五帝”分别是谁? 带流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形容很黑的成语有哪些? 惊弓之鸟的“惊”“弓”“之”“鸟”分别是什么意思? 人什么人什么的成语 怪物猎人猎人生活和不屈这两技能加什么? 含乌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颜色的成语成语 四字词语1000个 一动不动的近义词是什么? ( )山( )水 成语乌灯黑火是什么意思,成语乌灯黑火的拼音 “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的区别 西瓜榨汁之前,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容易把西瓜籽去掉? 小时了了 原文和译文 关于灯的成语故事 形容“亲热”的成语有哪些? 广什么山什么的成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翻译 上面一个偶像面一个千猜一个成语 鲁迅小说《一件小事》主题是什么?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的生活如何?他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 我自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什么意思 “天倾其西北、地陷其东南”说的是什么意思? 80级破血头什么价?如题 谢谢了 上上卦是什么意思 形容“飞黄腾达”的成语有哪些? 闻风而至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流可以组什么词 什么学什么练成语 小惩大诫是什么意思 牡蛎煮了之后,有些怎么不开口啊?怎么打开?是死了吗?还能吃吗 请高人帮忙取名 谢谢 形容一动不动的四字词语 回族跟汉族有什么区别? 怎样才能高效学习? 飞黄腾达同类成语 柔情和豪情交... 文学欣赏的角度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岂容他人鼾睡乎谁说的 楚有什么四字词语? 刎颈之交的成语解释,刎颈之交是什么意思 天什么地什么的成语有那些? 人这一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当一个人蓦然回首,发现该做... 死什么生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道的成语 与水有关的成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 忌的意思 是“怕”的时候怎么组词 顺天致性对子女的教育 三国杀所有武将的经典台词是什么? 什么山什么水都有哪些成语 郭德纲于谦相声 大概内容是郭德纲和他徒弟去给别人念经然后偷... 形容飞黄腾达的成语有哪些 “宠辱不惊 诚信是什么 表示死亡的四字词语有哪些,求词语和解释 四字成语的后面带象字的成语有哪些 四字成语大全集 地陷天不塌大灾有大爱意思 用灯火通明造句 大街上灯火通明,车子来来往往 梭了是什么意思 死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人文和文学有什么区别? 秦晋之好、金兰之好分别指什么? 吓得什么成语 李清照和柳永的词共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