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汉武帝末期的感慨不少,我摘录一些重要的:
臣光曰:天下信未尝无士也!武帝好四夷之功,而勇锐轻死之士充满朝廷,辟土广地,无不如意。及后息民重农,而赵过之俦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此一君之身趣好殊别,而士辄应之,诚使武帝兼三王之量以兴商、周之治,其无三代之臣乎!
这一段其实就是重点,你们记笔记吧。
古人讲,黄帝四面,君主是要有多重面孔的,才能够统御万邦。汉武帝搞扩张的时候,满朝都是亡命徒,开始发展生产力时,又出现大量经济能手,那么,岂不是说,汉武帝这个人只要想干什么,就有人配合他去干吗?这说明了当时汉朝人才济济,君主能力强悍的现实。而如果提更高的要求,即汉武帝如果想当三皇五帝,那必然也会有相应的人才,三代的盛世,那也是可以实现的。
这一段明白地讲了司马光笔下的汉武帝是一个能力逆天的君主,当时的汉朝是一个人才爆棚的时代,如果汉武帝对自己的要求再高一点,那就是三皇五帝了。
还用多说吗,第一段感慨就是说,汉武帝这个人了不得。
接下来,在汉武帝去世后,又有:
帝聪明能断,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待诏东方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
班固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修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第一段讲,汉武帝这个人有三个优点,一个是聪明有决断,一个是善于用人,一个是执法公正无私。还举了例子。
第二段引用了汉武帝粉丝班固的原文。
第三段是司马光的总评:重点来了,敲黑板!
孝武皇帝穷奢极欲(但都得到了),繁刑重敛(但是公正无私),大兴土木(凯恩斯主义),外事四夷(你懂的),信仰神怪(对神虔诚),巡游无度(天子巡视领土),让百姓疲敝(富人,中产破产,财富再分配),起为盗贼(治安下降),和秦始皇差不多。
这一段吧,看你怎么理解了。我的看法就是接着之前继续吹,说武帝这个人啊,太厉害了,干成的事情太多了,都快把汉朝玩垮了,可见实在能做事情。
接下来是吹的极致,干了这么多大事情,要是隋炀帝秦始皇这种,那必然是亡国了对不?但是汉武帝比他们还厉害,于是非但没有亡国,反而续上了。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这几个字
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历史上的汉武帝以改革著称,不断推陈出新,把天下重新修了一遍。
问题是,妙处就在这里。
在司马光看来,汉武帝的所有折腾,都是有章法的。有依据的。
灭匈奴,有雪耻白登的旗号,有复九世之仇的春秋大义。
开疆拓土,这是商周天子的最主要功绩,对于不服王道的就要征伐,往死里干。
削弱割据,搞推恩令,是在法律框架内搞的,不废除刘邦定下来的刘氏封王制度,不搞肉体消灭。
通过盐铁专卖弄钱,发动全国检举富人的违法行为,这些做法,都是法律允许的,都很正常。
所以汉武帝是一个会利用儒学和法家思想给自己的欲望套上镣铐,还玩的不错的人。
这才是司马光的意思。
有了这些综合素质,加上重要的细节很聪明:比如听取意见啊,执法公平啊,会托孤啊,之类的,那就不是一般的雄才大略了,是几百年出一个的人物。
至于司马迁的观点,资治通鉴的借鉴反而不多,相反,司马光用的大多数是汉书里的观点。
说完了这些表面文章,我们再看看潜台词吧。
潜台词:像汉武帝这样的英主,宏观操控的大师,有效apm300+以上的逆天人物,加上汉朝勃勃向上的民间风气,杀不完也用不完的遍地人才,在搞开疆拓土和改革的时候,尚且闹出了一些尴尬的大新闻。
何况是某些人呢?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你们也配?)
至于汉武帝个人的操盘方法,就是各种削弱,各种制衡,各种让你不舒服,但是你闹不来,我利益最大化。
等到汉昭帝汉宣帝时期,看起来,汉朝达到了极盛,但是,平衡打破了,匈奴彻底伤了元气,后党彻底做大了,老权贵彻底没指望了,官僚彻底板结了,人民渐渐没有恐惧也没有希望了,这就不好了,药丸。
但具体怎么做,从哪里开始做呢?当然是从上林苑的骑兵训练和团结一批出身卑下的死党开始了。
而不是指望某些人。
司马光最欣赏汉武帝的,还是他的个人素质,及其果断,及其明察秋毫,及其有主见。这样的君主才能够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才能够毫不动摇地信任自己的手下,才能够毫不动摇地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把改革搞成夹生饭。(手动滑稽)。
而如果不是这样的君主呢?嗯,还是待在洛阳续命混日子吧——南宋的同志们会给我平反的,如果有南宋的话。
根据邵雍给我的剧透,南宋嘛,还是有的。所以,元丰七年还是一个好时代。
全剧终。善良的微笑。
帝聪明能断,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 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待诏东方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寿!”上初怒朔,既而善之,以朔为中郎。
译文:
汉武帝人很聪明,遇事有决断,善于用人,执法严厉,毫不容情。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隆虑公主病危时,进献黄金千斤、钱千万,请求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汉武帝答应了她的请求。隆虑公主去世后,昭平君日益骄纵,竟在喝醉酒之后将公主的保姆杀死,被逮捕入狱。廷尉因昭平君是公主之子而请示武帝,汉武帝身边的人都为昭平君说话:“先前隆虑公主又曾出钱预先赎罪,陛下应允了她。”汉武帝说:“我妹妹年纪很大了才生下一个儿子,临终前又将他托付给我。”当时泪流满面,叹息了很久,说:“法令是先帝创立的,若是因妹妹的缘故破坏先帝之法,我还有何脸面进高祖皇帝的祭庙!同时也对不住万民。”于是批准了廷尉的请求,将昭平君处死,但仍然悲痛难忍,周围的人也一起跟着伤感不已。待诏官东方朔上前崐祝贺汉武帝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国政,奖赏不回避仇人,惩罚不区分骨肉。《尚书》上说:‘不偏向,不结党、君王的大道坦荡平直。’这两项原则,古代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非常重视,而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都难以做到,如今陛下却做到了,这是天下的幸运!我东方朔捧杯,冒死连拜两拜为陛下祝贺!”开始,汉武帝对东方朔非常恼火,接着又觉得他是对的、将东方朔任为中郎。
- 上一篇:一什三什么的成语大全
- 下一篇:一个男生给我留言道“一生所爱”什么意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