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对种野草的生命力和拼搏力的赞美与肯定,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神会的憎恨和对百姓力量的肯定。
拓展资料: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写作于1925年1月24日。1927年7月由北 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意深刻,哲理性强。作者描写的是自然界的生物现象,但影射和隐喻的却是社会生活现象。作者与当时许多革命文艺家一样,他作的不是风花雪月式的“闲文”,而是革命文学。他如此强调野草的力量,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之力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日(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野草》简介
在鲁迅的作品中,散文诗集《野草》最难读懂其蕴藏的深意。尽管我阅读过不少研究《野草》的文章,多年来仍觉得处于迷惘之中。两月前在书店偶然购得一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研究新著《新发现的鲁迅》,读完后大吃一惊。全书洋洋洒洒27万字,作者最后居然大胆得出结论,《野草》是倾诉鲁迅对自己包办婚姻所造成的性压抑苦闷。《野草》中的24篇文章,作者都逐一作了解读分析,从字里行间找出鲁迅本人、鲁迅母亲、鲁迅原配夫人朱安及许广平等人物原形。如作者认为《秋夜》中一开篇所描写的两棵枣树,一棵是象征鲁迅自己,另一棵是象征朱安。而下文中“瘦的诗人”也是鲁迅喻自况。《求乞者》是暗喻鲁迅与母亲、朱安之见的相互求乞,其中第一个孩子喻母亲,她乞求鲁迅与朱安过正常的夫妻生活,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另一个孩子暗指朱安。这孩子“但是哑的”,喻朱安一直是以沉默的方式向鲁迅求乞。《复仇》中“裸者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的“他们俩”就是指鲁迅与朱安。至于《题辞》中那一段“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喜欢,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的解读是鲁迅的包办婚姻已经“死亡”,被寂寞的大毒蛇缠绕的生命已经“朽腐”。与许广平同居“有大欢喜”。诸如此类,贯穿全书。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
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
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
《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
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
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
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
“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
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
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
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
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
《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
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
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
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本书中《雪》、《风筝》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
1、《野草》写作的文化背景是:
《野草》是一部充满着象征主义的散文诗集。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自觉的文艺流派运动是从19世纪80年代法国作家让·莫瑞阿斯在《费加罗报》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时开始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范围的现代派文艺运动 。
散文诗在新诗革命初期就开始有人创作,1918年到1923年,初期白话诗人刘半农,在创作新诗的同时,写了《晓》 《饿》《雨》《静》《墨兰的海洋深处》等散文诗篇。
新诗奠基者郭沫若于1920年12月20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用“我的散文诗”为总题,发表了《冬》《她与他》《女尸》《大地的号》四首短小的散文诗作品。
在此前后,从1918年到1924年,《新青年》《晨报副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文学周报》《学灯》《觉悟》《语丝》等刊物上,陆续发表了刘半农、沈颖、周作人、两谛(郑振铎)、沈性仁、张定璜、苏兆龙等人翻泽的屠格涅夫、波德莱尔的散文诗。
有的刊物还专门发表了介绍和讨论散文诗的文章。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陆续发表了23篇散文诗,编成《野草》。
2、时代背景
20世纪初期,中国政治时局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段祺瑞政府把持了北京政权后,中国陷入了五四运动之后最黑暗的时期。
军阀政府“既摧残全国学生工人争取自由运动,惨杀无辜。又主使川湘桂粤东南东北数次战争,扰害闾阎。”
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了逆转和挫折,《新青年》团体散掉后,鲁迅有种在沙漠中孤军奋战的感觉。
他把自己描写成在旧战场上徘徊的余零兵卒,找不到目标和意义。而与周作人的失和以至决裂,使鲁迅极力维持的完整的家的概念不复存在,鲁迅精神家园最后的整合的依托四分五裂,再者,女师大事件也给鲁迅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
作者鲁迅为了记述这一过程,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军阀混战及内心苦闷的散文诗。
扩展资料: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
其中也涵盖着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与开口、希望与绝望、爱抚与复仇、眷念与决绝等一系列对立统一、激烈斗争又在斗争中融合的概念和形象。
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野草
- 上一篇:一个人在同一个证券公司可以开两个户吗?
- 下一篇:一( )一( )怎么写(四字成语)